[发明专利]在既有隧道基础上新增明挖车站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98117.4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86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毅;阮小赛;陈峰;李鹏;刘俊;胡文锋;周咏渠;彭飞;周玉林;王保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19/18;E02D17/04;E21D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王灵灵;朱丽岩 |
地址: | 10002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既有 隧道 基础上 新增 车站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先隧后站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在既有隧道基础上新增明挖车站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包括盾构隧道与拟建车站区域连接的端头管片内进行临时加固;管片内设置隧道内填充墙;在拟建车站区域构筑地下连续墙;在拟建车站区域与隧道管片的相交位置构筑咬合桩,与两侧的地下连续墙形成封闭的整体支护结构;咬合桩为相互咬合、间隔排布的荤桩与素桩组成的连续的排桩结构;车站基坑开挖;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同时,进行洞门环梁的冷冻壁围护结构施工;冷冻壁达到设计条件后,进行洞门环梁的施工。本发明安全风险低,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先隧后站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既有隧道基础上新增明挖车站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在逐步形成并推广,在富水砂层地区,隧道的盾构施工常常面临着地层特质所产生的各种问题,由于富水砂层为一种典型的力学不稳定地层,级配不良且大颗粒较多,形成粗粒搭接、细粒填隙的颗粒支撑结构,粘聚力小,地层反应灵敏,盾构施工或明挖施工很容易破坏原来相对稳定或平衡的状态而发生坍塌,在盾构施工过程中,较易发生工程安全事故,因此,对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结构要求较高。
富水砂层中的地轨施工,一般是采用先进行车站明挖施工,然后再进行隧道的盾构掘进,这种施工方法对施工场地的要求较高,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大,而在既有盾构隧道的基础上进行车站的明挖建设,车站一般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但是连续墙的设置难度较大,连续墙的成槽机难以穿过管片,在隧道内形成有效围护结构,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先隧后站施工方式的应用,而且连续墙的防水效果较差,抗渗性能差,在富水砂层中的围护效果较差,极易发生渗水渗砂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风险低,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低的在既有隧道基础上新增明挖车站的施工方法。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先隧后站施工方法极少应用在富水砂层的地质施工中,连续墙设置难度大,可行性差,而且防水效果和抗渗性能均较差,极易发生渗水渗砂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在既有隧道基础上新增明挖车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盾构隧道与拟建车站区域连接的端头管片内进行临时加固;
步骤二、在盾构隧道与拟建车站区域连接位置的管片内设置隧道内填充墙;
步骤三、在拟建车站区域构筑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绕过隧道管片穿过的区域,贴合隧道管片外侧壁设置;
步骤四、在拟建车站区域与隧道管片的相交位置构筑咬合桩,与两侧的地下连续墙形成封闭的整体支护结构;咬合桩为相互咬合、间隔排布的荤桩与素桩组成的连续的排桩结构,
步骤五、采用先撑后挖、分层分段的方式进行车站基坑开挖;
步骤六、基坑开挖到底后,进行车站主体结构施工;
步骤七、同时,基坑开挖到底后,进行洞门环梁的冷冻壁围护结构施工;
步骤八、冷冻壁达到设计条件后,进行洞门环梁的施工;
步骤九、在洞门环梁施工完成后,拆除冻结系统,切除隧道内的冻结管,孔洞做密封处理。
本发明在既有隧道基础上新增明挖车站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步骤一中临时加固采用临时加固支架,所述临时加固支架竖直设置在隧道填充墙远离拟建车站区域一侧的30m范围内;临时加固支架为井字形型钢支架,沿隧道延伸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本发明在既有隧道基础上新增明挖车站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步骤二中填充墙的厚度为单节管片长度的2-3倍;具体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81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