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控茶树茸毛形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97239.1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7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彬妹;肖熙;刘任坚;代风玲;刘少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82;A01H5/00;A01H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8 | 代理人: | 卢浩 |
地址: | 51064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树 表达载体 茸毛 转录因子 农杆菌 构建 转导 调控 生物信息学分析 特异性表达 转基因体系 分子育种 理论基础 目标基因 遗传改良 载体质粒 进化树 同源性 基因 介导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控茶树茸毛形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转录因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控茶树茸毛形成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
茶树的嫩叶是制茶的主要原料,特别是早春时期采摘的茶叶品质极佳,茶树嫩芽茸毛中含有更高的氨基酸和较少的多酚类物质,赋予茶汤更多鲜味和更少涩味。茶树茸毛的数量和质量是评定茶树品种经济性的主要性状之一,茶树芽叶的茸毛越多,表明茶树芽叶越嫩,同时其质量也越好。成茶中茶毫的存在数量和在茶汤中的显现程度亦可作为判断茶叶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茸毛中所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等化学成分都大大地低于茶叶中所含的量;茸毛中含有的粗纤维显著高于茶叶中的含量,在冲泡过程,只有茸毛所含有的纤维会伴随脱落的茸毛一起融入到茶汤中,被人体吸收。
茶叶中的茸毛可以提高茶叶外形品质。许多名茶包括红茶、白茶等在制作过程中,都要求茶毫能显露出来,以便提高干茶外形品质和茶汤口感品质,如高级祁红、滇红、黄山毛峰、白毫银针、信阳毛尖等。茶叶茸毛很大程度上积极影响口感品质的形成,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杀青及揉捻的外力作用,鲜叶中的部分茸毛会发生脱落,沾附在茶叶表面。冲泡之后,附在茶叶中的茶毫会完全溶在茶汤中,其中的氨基酸和其它成分会融进茶汤中,增加了茶汤的香气和滋味,提高了茶汤的口感品质。同时,茸毛是具有特殊保温功能的生物器官,是演化发展的产物,是物种对生态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能显著增强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因此,对于茶树茸毛形成的调控非常重要,可为茶树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茶叶产业的生产效益。
已有研究发现,发现茶树中和调控拟南芥表皮毛生长发育相关的同源基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控茶树茸毛形成的方法,本发明通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调控茶树茸毛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72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