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绕转旋动填料塔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95499.5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90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攀硕;鲁仁全;李大塘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宋向红 |
地址: | 51006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绕转旋动 填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绕转旋动填料塔,包括筒体及若干吸收液喷组件;所述的筒体底部设有进气口和吸收液出孔,顶部设有出气口;吸收液喷组件水平安装在筒体内;所述的吸收液喷组件包括有害气体传感器、托盘、导气管及吸收液喷淋管,托盘上设有多个排气孔,排气孔内插装有导气管,托盘上设有多层绕转旋动球;吸收液喷淋管位于托盘上方,吸收液喷淋管上设有多个喷嘴;有害气体传感器位于吸收液喷淋管上方;筒体侧壁上对应于托盘处设有吸收液出孔,托盘上设有出液管,出液管从相对应的吸收液出孔穿出。本发明结构简单、运行平稳、维护方便、气流量广、投资经济、能耗低、用地小、用水少、且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绕转旋动填料塔。
背景技术
节能环保已成为当前全球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生产投资,相关实体企业渴求亟需低能耗、高效率、少投入的生产设备。尤其在化工领域中的吸收、蒸馏、萃取等生产及环保行业的废气治理,一直在寻求、研制高传质速率低能耗的智控设备。
现有流体传质设备(如,鼓泡塔、喷淋塔、喷射水柱塔、板式塔)在改进传质速率方面都取得了大的进步,但这些设备需要大的用地和高的资金投入。蜗壳进气除尘脱硫三相流化床(中国专利文献公告号CN 2431943Y)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除尘效果的技术解决方案,但结果依然复杂,进气阻力、除尘和脱硫效果尚未完全解决好,且文丘里管的设置增加电耗。规流填料塔(中国专利文献公告号CN 1748841A)尽管针对上述塔型,在提高传质速率和减少用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其托板开口的不规则导致流化球易掉落托板,另因其托板开口处较锋利易致流化球破裂而掉落托板;同时其集液盘的设置既使塔身外筒提高而增大自身及塔体资金投入,又使设备复杂化,还因集液盘对气流带来的阻力致使气流能量损失而提高送气能耗;还有内筒的设置既使塔体外筒横截面加大而增大用地,也因塔体外筒横截面加大使外筒用料增多而提高资金投入,还使设备复杂化。另外,以上技术、设备尚未智能化、一体化。
本发明采用智能控制。利用绕转旋动球作填料,通过导气管改变气流方向使填料不停地运动,从而使吸收面不断高速更新、快速分散多相流体物料、提高分子的有效碰撞率;采用有害气体分子传感器、液体离子传感器,利用智能控制自动调节喷淋吸收液的流量、喷淋液的流向、初始吸收液的配比、无效吸收液的排放和废物转换利用。实现了劳动强度低,设备简单、高速传质、运行平稳、维护方便、投资经济、气流量广、能耗低、用地小、用水少的目的。该发明可用于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化工领域、环保行业及所有涉及流体传质设备的生产、生活、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高速传质、运行平稳、维护方便、气流量广、投资经济、能耗低、用地小、用水少、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智能绕转旋动填料塔。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绕转旋动填料塔,包括筒体及若干吸收液喷组件;所述的筒体底部设有进气口和吸收液出孔,顶部设有出气口;吸收液喷组件水平安装在筒体内;所述的吸收液喷组件包括有害气体传感器、托盘、导气管及吸收液喷淋管,托盘上设有多个排气孔,排气孔内插装有导气管,托盘上设有多层绕转旋动球,导气管的出气口埋在多层绕转旋动球中;吸收液喷淋管位于托盘上方,吸收液喷淋管上设有多个喷嘴;有害气体传感器位于吸收液喷淋管上方;筒体侧壁上对应于托盘处设有吸收液出孔,托盘上设有出液管,出液管从相对应的吸收液出孔穿出。
上述的智能绕转旋动填料塔中,筒体内还设有除雾器,除雾器位于吸收液喷组件的上方。
上述的智能绕转旋动填料塔中,筒体内还设有预吸收结构,预吸收结构位于吸收液喷组件与进气口之间;预吸收结构包括吸收液喷淋管和有害气体传感器,吸收液喷淋管上设有多个喷嘴,有害气体传感器位于吸收液喷淋管上方。
上述的智能绕转旋动填料塔中,所述的导气管为直角弯管,其进气口插入托盘的排气孔内;导气管的出气口为斜口,斜口朝下,导气管长10-2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54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