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力容器的连接结构、包括它的罐模块和罐模块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95427.0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6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泽井统;甲斐雄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7C5/06 | 分类号: | F17C5/06;B29C70/1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容器 连接 结构 包括 模块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压力容器的连接结构、包括它的罐模块和罐模块制造方法。用于压力容器的连接结构被构造成使得各个接口件被连接到压力容器的至少一端,并且,当相邻接口件被沿着与轴向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相互连接时,并列放置的压力容器能够相互连接。接口件包括沿着与轴向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在其第一侧上形成的外螺纹部;和被可旋转地锁定到其第二侧并且具有能够与外螺纹部螺纹接合的内螺纹部的螺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压力容器的连接结构、一种包括该连接结构的罐模块和一种罐模块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将被安装在车辆上的压力容器,如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02-188794(JP 2002-188794 A)中描述地,已知一种填充有氢气的压力容器。这里,当在JP2002-188794 A中描述的压力容器的直径被减小从而放置多个压力容器时,能够改进在车辆上安装压力容器的自由度。例如,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PCT申请的译文)No.2001-506737(JP 2001-506737 A)中,经由歧管连接的多个压力容器(管)被沿着车辆的形状放置。
同时,当压力容器被连接到歧管时,被并列放置的压力容器可能具有不同的附接角度(在并列放置的压力容器之间可能形成一定角度)。特别地,当压力容器是长的时候,在它们的在不面对歧管的一侧上的端部之间产生大的距离差异。相应地,存在改进用于连接并列放置的多个压力容器的结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并列放置的多个压力容器的连接结构,当压力容器被相互连接时,该连接结构能够消除在压力容器之间的附接角度的误差。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压力容器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到管状第一压力容器的沿着轴向方向的至少一端的第一接口件;连接到管状第二压力容器的沿着轴向方向的至少一端的第二接口件;和螺母。第一接口件包括沿着与轴向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延伸的第一贯穿通路,和构造为将第一贯穿通路连接到第一压力容器的第一本体部的内侧的第一连通通路。第二接口件包括沿着与轴向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延伸的第二贯穿通路,和构造为将第二贯穿通路连接到第二压力容器的第二本体部的内侧的第二连通通路。第一接口件包括设置在第一贯穿通路的第一外壁部上的外螺纹部。螺母被可旋转地锁定到第二接口件的第二贯穿通路的第二外壁部,并且与第一接口件的外螺纹部螺纹接合,从而沿着交叉方向将第一接口件和第二接口件相互连接。
该连接结构被应用于多个压力容器的连接。各个接口件被连接到压力容器沿着轴向方向的至少一端,并且当相邻接口件被沿着与轴向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相互连接时,压力容器被相互连接。这里,“交叉方向”不限于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方向,而且还包括对角地倾斜的方向。第一接口件包括沿着交叉方向延伸的第一贯穿通路,第二接口件包括沿着交叉方向延伸的第二贯穿通路,并且设置在第一接口件的第一贯穿通路的第一外壁部上的外螺纹部被形成为能够与设置在第二接口件的第二贯穿通路的第二外壁部上的内螺纹部螺纹接合。内螺纹部被设置在被可旋转地锁定到将第一接口件和第二接口件相互连接的连接部的螺母中。利用该连接结构,相互并列放置的压力容器能够被相互连接,并且还能够执行管道布置。因为具有内螺纹部的螺母被形成为能够独立于连接部旋转,所以能够消除在压力容器之间的附接角度的误差。
第一接口件可以被连接到第一压力容器的第一本体部的两端。第二接口件可以被连接到第二压力容器的第二本体部的两端。
利用该连接结构,能够在压力容器沿着轴向方向的相反两端处将相邻的接口件相互连接。
包围第一贯穿通路的密封部件可以被设置于在第一接口件和第二接口件之间的抵接表面上。
由于设置在第一接口件的端表面和第二接口件的、面对第一接口件的端表面的端表面之间的密封部件,当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接口件被连接时,能够调节当压力容器被连接时的角度并且确保在压力容器的连接部之间的气密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54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