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老剂6PPD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8599.5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7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陶建青;管成年;黄伟;孙小飞;任磊;李秀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老剂 ppd 生产 废水 处理 方法 | ||
一种防老剂6PPD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回收防老剂6PPD生产废水中的MIBK、MIBC,降低废水COD,达到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目的。利用防老剂6PPD装置余热(回收蒸汽)对废水进行蒸馏,控制废水汽化量与废水加入量的质量百分比<10%,使废水部分汽化。在间歇蒸馏状态下,控制釜温96~100℃,气相温度87‑96℃,废水汽化量与废水加入量的质量百分比3~6%,MIBK、MIBC的单程回收率>98%(wt.%),废水COD的去除率>97%;在连续蒸馏状态下,控制釜温96~100℃,气相温度87‑96℃,废水汽化量与废水加入量的质量百分比6~9%,MIBK、MIBC的单程回收率>95%(wt.%),废水COD的单程去除率>95%。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老剂6PPD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具体地说是利用防老剂6PPD装置余热(回收蒸汽)对防老剂6PPD生产废水进行蒸馏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由RT培司和MIBK为原料生产防老剂6PPD的过程中,每吨防老剂6PPD产生的废水量为70~100Kg,该废水中MIBK 1%~1.7%(wt.%),MIBC 0.3%(wt.%)左右,废水COD50000mg/L左右。该废水直接去生化处理,则不仅流失有机物料MIBK、MIBC,还增加生化处理成本。
国外生产防老剂6PPD的大公司有美国科聚亚公司、捷克艾格福集团、德国朗盛公司及韩国锦湖公司,这5家公司拥有全球对苯二胺类防老剂市场50%份额。防老剂6PPD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处理采用什么方法未见相关报道。
传统的分离有机物稀溶液(如精馏、溶剂萃取等),在排放量大而有机物浓度低的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方面经济性差、技术难度大。在20世纪60年代 Sebba提出了溶剂气浮分离法(Solvent Sublation) ,是利用物质界面化学性质差异进行分离提纯的新技术。对溶剂气浮分离法的研究多集中于分离离子型物质,20世纪80年代以来,溶剂气浮分离法应用于稀溶液中有机物分离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大部分有机物具有表面活性或疏水性的特点,易于富集在气泡的气一液界面或通过扩散进入气泡中,加之又极易溶于有机捕收溶剂中,适合溶剂气浮分离法分离回收。虽然对溶剂气浮法分离有机物稀溶液进行了大量的小试研究,这对理解过程的机理有较大的帮助,但还无法使其走向工业化。
国外采用溶剂气浮法能否对含MIBK的废水进行有效分离,未见相关报道。
国内比较有影响的防老剂6PPD生产企业有6家,生产防老剂6PPD的废水一般直接去生化处理。肖波、常志东等进行了溶剂气浮法分离MIBK模拟废水的试验,分离效率可以达到25%~30%;唐建军等进行了实验条件对减压膜蒸馏法脱除水溶液中MIBK影响的试验,得出减压膜蒸馏法可以实现对水中MIBK的脱除及进一步的回收。这些技术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还没能进行工业化应用。
对这种含有机物的稀溶液,不加处理直接生化,则浪费有机物,且增加生化处理成本;用传统方法(如精馏和溶剂萃取等)来处理这种废水,则能耗大,经济效益低。随着工业的发展,可利用资源越来越匮乏,从生产经济性、资源完全利用、环境保护和工业过程的绿色化生产等角度考虑,含有低浓度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需要做资源回收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有效分离出防老剂6PPD生产废水中的有机物料MIBK、MIBC,达到回收有机物料MIBK、MIBC、降低废水COD、减少废水生化处理成本的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防老剂6PPD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聚:对防老剂6PPD生产废水进行蒸馏,废水沸腾后,控制蒸发量,使废水只有部分汽化,汽化的废水进入冷凝单元,冷凝后进入分相器,使冷凝后废水中的油相与水相分层,油相层溢流去回收溶剂罐回收,水相层循环套蒸;未汽化的废水去轻废水罐,然后去生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85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苯二胺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中药保健醋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