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三维打印机的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4092.2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8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权贤珍;权成珍;洪*德;金桐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GEM平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64/20 | 分类号: | B29C64/20;B29C64/295;B33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罗银燕 |
地址: | 韩国蔚***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输出物 输出 磁力 加热床 三维打印机 床装置 传导性材质 热量传递 软性材质 上部面 附着 加热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三维打印机的床装置。本发明包括:加热床(20),用于加热输出物(P);底板(30),层叠于上述加热床(20)的上部,并由将加热床(20)的热量传递到上部的传导性材质制成;输出床(40),层叠于上述底板(30)的上部并在其上部面放置输出物(P),以能够从上述底板(30)分离的方式结合并由能够弯曲的软性材质制成,上述底板(30)和上述输出床(40)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磁力且另一个由与其相结合的磁体制成,上述底板(30)和输出床(40)借助磁力相结合。在本发明中,放置有输出物(P)的输出床(40)借助磁力牢固地附着于其下部的底板(30),当完成输出时,输出床(40)可从底板(30)分离后弯曲,使得输出物(P)容易脱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三维打印机的床分离立体成型件的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可通过使用柔性床来将成型件容易地从床分离的三维打印机。
背景技术
通常,根据方式,通过打印来制造立体产品的3D打印机包括:基于液体的立体光刻(SLA,Stereolithography)、基于粉末的择性激光烧结(SLS,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以及基于固体的熔融沉积成型(FDM,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其中,熔融沉积成型为当今使用最广泛的3D打印方式之一。熔融沉积成型基于由计算机程序创建的三维图形生成计算机控制信号,并将数据传送到3D打印机以移动3D打印机头。而且,在3D打印机头的喷嘴中,根据控制信号喷射熔融的物质,并且喷射的熔融物层叠于平面结构物。之后,通过冷却过程形成三维立体物,并且这种立体结构物的特征在于呈现出因层叠而平行于平面结构物的图案。
现有的3D打印机使用诸如铁板或玻璃等硬质材质作为熔融物被堆积的床的材质。这是因为床的重要性是保持熔融物的精确的形状的平坦度。
为了将作为以这种方式印刷的熔融物的立体成型件从床分离,在立体成型件和床之间引入凿子或其他锋利工具并人工分离。然而,这些现有工艺的缺点在于,由于人为进行分离,因此每个人进行分离的分离时间不同,并且分离的面不光滑。并且,通常在分离过程中,因用力过大而发生3D打印机损坏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使用如下的技术,即,将床由弯曲材质制备并将立体成型件容易地从床去除的技术。然而,由弯曲材质制成的床在接收热量时易于收缩/膨胀,因此发生床在输出期间弯曲的现象。如果床弯曲,则不能保持床的平坦度,因此存在立体成型件的输出质量下降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公开专利10-2015-011517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输出时保持输出床的平坦度,但在完成输出后可通过弯曲输出床来容易地移除输出物。
根据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的本发明的特征,本发明包括:加热床,用于加热输出物;底板,层叠于上述加热床的上部,并由将加热床的热量传递到上部的传导性材质制成;以及输出床,层叠于上述底板的上部并在其上部面放置输出物,以可从上述底板分离的方式结合并由可弯曲的软性材质制成,上述底板和上述输出床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磁力且另一个由与其相结合的磁体制成,上述底板和输出床借助磁力相结合。
上述底板由作为传导性磁体的金属材质制成,上述输出床的至少一部分由软性磁材质制成。
上述输出床包括:分离板,由可弯曲的软性磁材质制成,层叠于上述底板的上部,通过磁力附着于上述底板;以及上板,与上述分离板结合为一体,并在其上部面放置输出物,由软性材质制成来可与上述分离板一同弯曲。
上述分离板由橡胶磁铁制成,上述上板由合成树脂材质制成。
上述底板由橡胶磁铁制成,上述输出床由可借助磁力附着于上述底板的磁体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GEM平台株式会社,未经GEM平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40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材制造设备及增材制造方法
- 下一篇:3D打印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