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草提取物甘草酊的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0015.X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6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孙静;张荣飞;李汝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纳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484 | 分类号: | A61K36/484;A61K9/08;A61P29/00;A61P39/02;A61P11/10;A61P11/14;A61P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高正方 |
地址: | 30045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草提取物甘草 甘草颗粒 浸提容器 甘草酊 浸泡 静止 乙酸乙酯溶液 超声波处理 超声波辅助 超声波功率 乙醇水溶剂 原料利用率 超声频率 自然风干 称重 放入 甘草 过筛 制备 加热 生产成本 密封 清洗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草提取物甘草酊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用甘草的根、茎或叶,称重后清洗干净,自然风干后粉碎成50~80目甘草颗粒,过筛;B.将甘草颗粒放入浸提容器内,加入乙醇水溶剂混合,密封浸提容器,静止浸泡1.5~4h;C.再次加入乙酸乙酯溶液混合,将溶液的pH值调至4.5~9.0,加热至40~60℃后在超声波辅助下分三次超声波处理,每次30~60min,间隔15~20min,超声波功率为80W,超声频率为30kHz;D.静止浸泡过夜,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物,干燥后得到甘草酊。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甘草酊纯度高,原料利用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充分满足了工业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酊提取工艺,具体是一种甘草提取物甘草酊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甘草,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
目前,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酊的方法成本高,原料的利用率低,工艺复杂,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提供了一种甘草提取物甘草酊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甘草提取物甘草酊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用甘草的根、茎或叶,称重后清洗干净,自然风干后粉碎成50~80目甘草颗粒,过筛;
B.将甘草颗粒放入浸提容器内,加入乙醇水溶剂混合,密封浸提容器,静止浸泡1.5~4h;
C.再次加入乙酸乙酯溶液混合,将溶液的pH值调至4.5~9.0,加热至40~60℃后在超声波辅助下分三次超声波处理,每次30~60min,间隔15~20min,超声波功率为80W,超声频率为30kHz,然后抽滤,收集提取液;
D.将氯仿、正丁醇、乙酸搅拌混合均匀后,将混合溶液缓慢倒入提取液中,密封后用磁力搅拌器搅拌45~60分钟,倒入分液漏斗中,静止分层后收集上层溶液,并离心分离出变性蛋白质,按上述步骤重复操作4~5次,得到脱除蛋白质的滤液;
E.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脱色后,将滤液的pH调至1.0~3.0,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物,干燥后得到甘草酊。
所述的步骤A中将风干后甘草粉碎至60目。
所述的步骤B中将乙醇水溶剂按25%乙醇,75%水比例混合倒入浸提容器内。
所述的步骤B中甘草颗粒在乙醇水溶剂内静止浸泡2h。
所述的步骤C中将溶液的pH值调至6.0~7.0。
所述的步骤C中将溶液加热至40℃后在超声波辅助下分三次超声波处理,每次30min,间隔15min。
所述的步骤D中将氯仿、正丁醇、乙酸按照体积比为50~55:8~10:1的比例搅拌混合均匀。
所述的步骤D中按照体积比1:6~7的比例将混合溶液缓慢倒入提取液中。
所述的步骤D中密封后用磁力搅拌器搅拌55分钟,倒入分液漏斗中,静止分层后收集上层溶液,并离心分离出变性蛋白质,按上述步骤重复操作5次,得到脱除蛋白质的滤液。
所述的步骤E中将滤液的pH调至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纳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纳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00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林树皮皂苷类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 下一篇:猴头菇食用菌片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