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折弯机机械补偿工作台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6625.2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6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福;孙宪华;陈生松;濮传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联盟模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0 | 分类号: | B21D5/00;B21C51/0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刘晶晶 |
地址: | 2431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盖板 上斜块 下斜块 方槽 底座 机械补偿工作台 间隙配合 相对滑动 斜楔机构 螺钉 折弯机 通孔 折弯机工作台 机械补偿 上下表面 生产效率 台本发明 斜面配合 燕尾结构 一端连接 依次设置 纵向开设 工艺性 卡簧 首尾 圆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折弯机机械补偿工作台,它包括底座以及位于该底座上方并与该底座相连接的盖板;盖板的上下表面分别沿其纵向开设有第一方槽和第二方槽;第二方槽一侧设置有通孔,其内依次设置有若干组斜楔机构,每组斜楔机构包括斜面配合接触并可相对滑动的上斜块和下斜块;上斜块一侧开设有圆孔并安装有调节块,该调节块上连接有调节螺钉;调节螺钉设置在盖板一侧的通孔内,其上设置有卡簧;相邻上斜块间隙配合并可相对滑动;各下斜块通过相邻下斜块首尾构成间隙配合的燕尾结构连接成整体,该整体一端连接有传动机构。本发明通过改变机械补偿工作台的结构,使得折弯机工作台的补偿精度大幅提高,并且工艺性好,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涉及一种折弯机补偿工作台,尤其涉及一种高精度折弯机机械补偿工作台。
背景技术
折弯机加载时由于本身架构的原因使得滑块产生抛物线型的微小弹性变形,造成折弯工件的角度在全长方向无法保证一致。同时,板料的折弯长度对折弯件精度的影响很大,板料越长要求弯曲的负荷越大,因此设备的倾斜度及滑块的变形也就变大,致使确保精度更加困难。在折弯机作业过程中,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造成折弯件出现如图1所示“boat belly”效应的情况。另外,折弯模具的局部磨损也影响折弯工件的直线度。目前常用的解决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折弯机上滑块或(和)下工作台适当位置处安装液压顶缸,通过控制各个顶缸的顶出高度,达到补偿目的,图2和图3示出了在折弯机中安装三个液压缸补偿的两种效果图;另一种是在折弯机下梁采用机械式的挠度补偿装置,通过调节工作台内不同角度的斜块组达到补偿目的。两种解决方式中,液压顶缸式的方法操作容易,可以满足一般精度要求的折弯生产,但对于大尺寸且精度要求高的折弯件,目前以机械式挠度补偿方式为主。国家发明专利CN103521574A公开了一种折弯机两片双斜面配合式双向挠度补偿装置,该补偿装置能够有效调节折弯机挠度补偿,但是依然众多的不足之处。
1)、上楔块一端打孔,配圆柱销,放置在底座上方铣好的方槽内,另一端做T型槽,与T型螺栓连接,安装在底座方槽侧面的孔内,与孔内的调节螺母连接,结构复杂,工艺性不好,制造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2)、下楔块之间通过拉杆连接为一整体,中间通过六方螺母连接调整,拉杆易产生弯曲变形,螺母容易松动,影响补偿精度。
3)、每组楔块组是分离式的,中间有间隔距离,存在补偿盲区,影响补偿精度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折弯机机械补偿工作台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精度折弯机机械补偿工作台,通过改变机械补偿工作台的结构,使得数控折弯机工作台的补偿精度大幅提高,并且工艺性好,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种高精度折弯机机械补偿工作台,它包括底座以及位于该底座上方并与该底座相连接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上下表面分别沿其纵向开设有第一方槽和第二方槽,该第一方槽用于安装折弯下模;所述第二方槽一侧设置有通孔,其槽内依次设置有若干组斜楔机构,每组斜楔机构包括斜面配合接触并可相对滑动的上斜块和下斜块;所述上斜块一侧开设有圆孔并安装有调节块,该调节块上连接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设置在盖板一侧的通孔内,其上设置有卡簧;相邻所述上斜块间隙配合并可相对滑动;各所述下斜块通过相邻下斜块首尾构成间隙配合的燕尾结构连接成整体,该整体的一端连接有传动机构。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组所述斜楔机构的上斜块的上表面和下斜块的下表面均为水平面,其上斜块的下表面和下斜块的上表面呈纵向和横向的双向斜面配合,两斜面纵向配合角度为α,两斜面横向配合角度为β;其中,各组所述斜楔机构的上斜块的下表面和下斜块的上表面纵向配合角度α不相同,横向配合角度β相同。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组所述斜楔机构的上斜块的下表面和下斜块的上表面纵向配合角度α为0°~3°48′11'',横向配合角度β为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联盟模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联盟模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66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母线排折弯工装
- 下一篇:一种可调弯曲角度的电子产品冲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