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表观性能玻纤增强PC/PBT合金汽车雨刮器材料及制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73087.1 | 申请日: | 2018-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1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钊鹏;林远开;张平;魏毅;肖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德顺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67/02;C08L83/04;C08L53/00;C08K13/04;C08K7/14;C08K5/526;C08K5/134;C08K5/103;C08J5/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张帅 |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表观 性能 增强 pc pbt 合金 汽车 雨刮器 材料 制备 | ||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表观性能玻纤增强PC/PBT合金汽车雨刮器材料及制备方法,所述复合材料包括以下原料及其配比:PC树脂45~60%、PBT树脂20~30%、抗氧化剂0.5~1%、抗UV剂0.1~0.6%、润滑剂0.5~1.0%、增韧剂3.0~5.0%以及玻璃纤维15~17%,其中,所述增韧剂由硅酮和PMAA‑PS‑PMAA按(0.6~0.1):1的重量比组成。本发明提供的高表观性能玻纤增强PC/PBT合金汽车雨刮器材料具有表观质量高、流动性高,综合性能优异的特点,且由于不涉及昂贵原材料的加入,因此成本低,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表观性能玻纤增强PC/PBT合金汽车雨刮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PC或PBT树脂中加入玻纤不仅能够增强树脂基材的力学强度和刚性,还可以有效降低树脂的线膨胀系数,尺寸稳定性大大提高,模塑收缩率显著降低,同时能够克服PC树脂不耐应力开裂和疲劳强度的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玻纤复合树脂材料仍然存在以下技术难题:①填充玻璃纤维虽然可以起到增强材料性能的作用,但对表面光泽度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而增加;②玻纤与树脂结合需要满足韧性的要求,PC树脂对玻纤的浸润性非常差,两者界面作用力弱,不能很好的与玻纤相容,流动相差,所以容易出现“浮纤”现象。
就改善“流动性差”现象而言,尝试加入增韧剂是可行的。如中国专利CN101875772B中发明人通过加入乙烯-丙烯酸甲酯和马来酸酐的接枝POE作为增韧剂;中国专利CN101134839B中发明人通过加入丙烯酸酯类核壳共聚物作为增韧剂起到增韧的作用,但上述增韧效果有限。
就改善“玻纤引起的表面光泽度下降”问题,中国专利申请CN1665878A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表面外观的玻璃纤维填充性热塑性组合物,其组成为20~50%ASA、2~10%苯乙烯、丙烯腈和马来酸酐的第一共聚物、20~80%聚酰胺、1~29%研磨玻璃纤维、1~29%短切玻璃纤维,制备的组合物具有丙烯酸酯橡胶的良好性能与玻璃纤维的增强效果,同时不牺牲制品的表面质量,但大量价格昂贵的聚酰胺和短切玻璃纤维的引入,提高了材料的成本,不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特性的玻纤增强树脂材料:
—在满足需求的力学性能和刚性的前提下,不牺牲制品表观性能;
—不会出现“浮纤”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高表观性能玻纤增强PC/PBT合金汽车雨刮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同时具有高表观性能,高流动性,且成本低,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高表观性能玻纤增强PC/PBT合金汽车雨刮器材料,包括以下原料及其配比:PC树脂45~60%、PBT树脂20~30%、抗氧化剂0.5~1%、抗UV剂0.1~1%、润滑剂0.5~1.0%、增韧剂3.0~5.0%以及玻璃纤维15~17%,其中,所述增韧剂由硅酮和PMAA-PS-PMAA按(0.6~0.1):1的重量比组成。
优选地,所述增韧剂由硅酮和PMAA-PS-PMAA按0.8:1的重量比组成。
优选地,所述PMAA-PS-PMAA中嵌段比PS:PMAA=88:12。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由玻璃纤维直纱和玻璃纤维膨体纱组成。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中玻璃纤维膨体纱的占比5~8wt%.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直纱和所述玻璃纤维膨体纱的直径为8~10μm,长度为2~5mm。
优选地,所述抗氧化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化剂或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德顺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顺德顺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30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