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阀门组件、具有其的模具系统及打开浇口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73007.2 | 申请日: | 2018-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0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象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30 | 分类号: | B29C45/30;B29C45/26 |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 地址: | 2151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阀门组件 流动体 控制流动 电磁阀 浇口 流体 方法和装置 流速调节阀 流出 接口接收 模具系统 胶料 流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阀门组件、具有其的模具系统及打开浇口的方法和装置,在阀门组件包括:流体电磁阀,所述流体电磁阀包含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流体电磁阀能够从第一接口接收流动体、并控制所述流动体从第二接口流出,或者能够从第二接口接收流动体、并控制所述流动体从第一接口流出;在所述第二接口中设置有流速调节阀,所述流速调节阀能够控制流动体流过第二接口的流速。该阀门组件不仅能够控制流动体的流动方向,而且还能够控制流动体的流动流速,进而可以控制胶料从浇口流出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门组件、具有其的模具系统及打开浇口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热流道系统是一种常用的生产塑料产品的装置,在使用热流道模具进行注塑成型过程中,会利用浇口阀针的上下运动来控制浇口的打开或关闭,即如果浇口阀针向下运动,则最终浇口阀针会堵塞浇口,浇口呈闭合状态,胶料无法注入模具型腔中;而如果浇口阀针向上运动,则最终浇口阀针会脱离浇口,浇口呈打开状态,胶料就可以注入模具型腔中。
在实际生产中,发明人发现,当浇口由闭合变为打开时,胶料会以很快的流速从浇口注入到模具型腔中,从而使得胶料没有统一的流动前沿流速和压力,进而使得最终产品有缺陷(例如,过热点或熔接痕等)。尤其在生产外观要求比较高的产品(例如,化妆品制件等)时,这是需要极力避免的。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控制胶料从浇口流出时的流速的热流道系统,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门组件、具有其的模具系统及打开浇口的方法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阀门组件,包括以下模块:流体电磁阀,所述流体电磁阀包含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流体电磁阀能够从第一接口接收流动体、并控制所述流动体从第二接口流出,或者能够从第二接口接收流动体、并控制所述流动体从第一接口流出;在所述第二接口中设置有流速调节阀,所述流速调节阀能够控制流动体流过第二接口的流速。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速调节阀为单向节流阀,所述单向节流阀能够控制流动体从第一接口流入、再从第二接口流出时的流速,但不控制流动体从第二接口流入、再从第一接口流出时的流速。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向节流阀包含有单向阀和节流阀;当流动体从第一接口流入、再从第二接口流出时,流动体只能从节流阀流过、而无法从单向阀流过;当流动体从第二接口流入、再从第一接口流出时,流动体可以从单向阀流过。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速调节阀,包括:该流速调节阀包含有阀体、旋钮、锁和钥匙;通过旋转所述旋钮就能够调节流动体流经阀体的流速;当锁和钥匙匹配时,旋钮能够被旋转,否则无法旋转。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通过管道连接到所述流体电磁阀,所述流速调节阀串联在第二接口与流体电磁阀之间的管道中。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动体为气体或油体。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速调节阀为电子式的阀门,所述流速调节阀能够依照所接收的控制指令打开、关闭和/或控制流动体流经流速调节阀的流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模具系统,包含以下模块:热流道系统、模具型腔和上述的阀门组件;所述热流道系统包含有上腔入口、下腔入口、浇口阀针和浇口;当流动体从上腔入口流入、且从下腔入口流出时,浇口阀针堵塞浇口;当流动体从下腔入口流入、且从上腔入口流出时,浇口阀针脱离浇口,且脱离的速度与流动体的流速成正比;所述上腔入口连通所述阀门组件的第一接口,所述下腔入口连通所述阀门组件的第二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30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