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锥面轴承套圈内孔淬火感应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67488.6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6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斯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斯年 |
主分类号: | C21D1/42 | 分类号: | C21D1/42;C21D1/667;C21D9/40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杜国强 |
地址: | 43007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效圈 汇流排 淬火变压器 淬火感应器 轴承套圈 喷水盒 双锥面 淬火 内孔 尾端 锥面 加热轴承 上下设置 一次完成 轴承内圈 导磁体 感应器 汇流板 内圈 生产成本 保证 | ||
一种双锥面轴承套圈内孔淬火感应器,包括淬火变压器、汇流排、喷水盒,汇流板的前端与淬火变压器连接,喷水盒固定在汇流排的尾端上,汇流排的尾端上设有上弧形有效圈和下弧形有效圈,上弧形有效圈和下弧形有效圈上均设有导磁体,上弧形有效圈和下弧形有效圈分别用于加热轴承内圈的上下两锥面;本发明采用上下设置的两个扇形感应器能一次完成轴承内圈上下锥面的淬火,从而简化了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淬火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轴承内圈淬火领域,尤其是一种双锥面轴承套圈内孔淬火感应器。
背景技术
现有轴承内圈淬火方式如图1所示,工艺过程:1)先用感应器9完成轴承内圈7上锥面淬火;2)二次装夹轴承,再用感应器完成轴承内圈下锥面淬火。现有感应器存在的缺陷:1)零件需要两次装夹;2)需要两套工装;3)零件需要翻转180°,机械动作实现难度大;4)第二次锥面淬火易对第一次淬火区造成回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锥面轴承套圈内孔淬火感应器,解决了现有感应器不能一次完成轴承内圈淬火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锥面轴承套圈内孔淬火感应器,包括淬火变压器、汇流排、喷水盒,汇流板的前端与淬火变压器连接,喷水盒固定在汇流排的尾端上,其特征在于:汇流排的尾端上设有上弧形有效圈和下弧形有效圈,上弧形有效圈和下弧形有效圈上均设有导磁体,上弧形有效圈和下弧形有效圈分别用于加热轴承内圈的上下两锥面。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限定,所述上弧形有效圈的外圆面与轴承内圈的上锥面呈平行设置,下弧形有效圈的外圆面与轴承内圈的下锥面呈平行设置,这样能使轴承内圈的锥面快速、均匀地淬火。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上下设置的两个扇形感应器能一次完成轴承内圈上下锥面的淬火,从而简化了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淬火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现有感应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有效圈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图4中有效圈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双锥面轴承套圈内孔淬火感应器,包括淬火变压器1、汇流排2、喷水盒3,汇流板的前端与淬火变压器连接,喷水盒固定在汇流排的尾端右侧面上;所述汇流排的尾端上设有上弧形有效圈4和下弧形有效圈5,上弧形有效圈和下弧形有效圈上均设有导磁体6,上弧形有效圈和下弧形有效圈分别用于加热轴承内圈7的上下两锥面。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限定,所述上弧形有效圈的外圆面与轴承内圈的上锥面呈平行设置,下弧形有效圈的外圆面与轴承内圈的下锥面呈平行设置,这样能使轴承内圈的锥面快速、均匀地淬火。
工作原理:轴承内圈7在工装8上装夹后上移,如图2和图3所示,上弧形有效圈和下弧形有效圈位于轴承内圈内;工装带动轴承内圈水平移动,如图4和图5所示,两个有效圈到达加热位置,工装带动轴承内圈旋转,有效圈对轴承内圈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喷水盒喷水淬火;工装带动轴承内圈水平移动,如图2和图3所示,使两个有效圈位于轴承内起始位置,工装带动轴承内圈下移,取出工件。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说明之处,属于本领域的常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斯年,未经刘斯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74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稳定杆的电极加热设备
- 下一篇:汽车板簧淬火工序辅助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