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测定机制砂MB值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65834.7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7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罗源兵;王军;兰聪;刘东;徐国栋;陈景;刘霞;祝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西部建设西南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刘洋 |
地址: | 61005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滴加 机制砂 蠕动泵 吸光度 悬浮液 亚甲蓝溶液 快速测定 浅蓝色 蒸馏水 可见分光光度计 读取 公式计算 快速搅拌 判断标准 时间可控 细集料 亚甲蓝 烘干 称取 可控 粒径 烧杯 计算机 试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测定机制砂MB值的方法。将待测机制砂烘干,筛去粒径2.36mm以上的部分,称取质量G的机制砂倒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快速搅拌形成稳定的悬浮液;通过蠕动泵向悬浮液中滴加亚甲蓝溶液,在滴加的同时,通过连接计算机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悬浮液的吸光度,当吸光度达到浅蓝色色晕所对应的吸光度A0时停止滴加亚甲蓝溶液;通过读取蠕动泵显示已滴加的亚甲蓝体积V,按公式计算得到细集料的MB值。通过吸光度的测定较GB/T 14584‑2011中出现浅蓝色色晕的判断标准,数据更为科学、准确。通过蠕动泵自动滴加的方式,蠕动泵速度和时间可控,试验更易于操作和可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测定机制砂MB值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天然河砂资源日渐短缺,目前混凝土行业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制砂来代替天然河砂。机制砂中石粉和泥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适宜的石粉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但是泥粉却容易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国标GB/T 14584-2011《建筑用砂》判断混凝土用机制砂中小于0.075mm的微粉成分是以石粉为主还是以泥粉为主,需用亚甲蓝(MB值)法检测。当MB值小于1.4时,以石粉为主,当MB值大于1.4时,以泥粉为主,此时机制砂的石粉含量限制将更严格。
《建筑用砂》(GB/T 14584-2011)标准推荐的MB值测试方法,虽然被广泛采用,但普遍存在着操作困难,耗时长,测量误差大等缺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亚甲蓝溶液加入过程中,普遍使用移液管或者滴管,对于操作不熟练的实验人员,很难做到一分钟内准确吸取5ml溶液,并完成沾染过程。
标准中规定直径8-12mm的沉淀物,周围出现1mm左右稳定浅蓝色色晕时,停止加入亚甲蓝溶液。对于经验不够丰富的人员,难以通过肉眼判断颜色的深浅,而且由于不同试验人员判断标准不一致,容易造成试验结果不同。
标准中规定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内消失,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整个试验过程复杂且耗时较长,需要试验人员集中精力全程参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快速测定机制砂亚甲蓝MB值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速测定机制砂MB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测机制砂烘干,筛去粒径2.36mm以上的部分,称取质量G的机制砂倒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快速搅拌形成稳定的悬浮液;
2)通过蠕动泵向悬浮液中滴加亚甲蓝溶液,在滴加的同时,通过连接计算机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悬浮液的吸光度,当吸光度达到浅蓝色色晕所对应的吸光度A0时停止滴加亚甲蓝溶液;
3)通过读取蠕动泵显示已滴加的亚甲蓝体积V,按以下公式计算得到细集料的MB值;
其中,MB为亚甲蓝值,单位为g/kg,G是待测机制砂质量,单位g,V是消耗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单位mL。
按上述方案,所述吸光度A0按以下方式确认:
将已知MB值的干砂200g倒入盛有5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搅拌形成悬浮液,滴入20*MBmL的亚甲蓝溶液,此时悬浮液的吸光度即为A0。
此时吸光度A0所反映的亚甲蓝溶液浓度,即为《建筑用砂》(GB/T 14584-2011)中出现浅蓝色色晕所对应的亚甲蓝浓度。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西部建设西南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建西部建设西南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58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