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瓯绣框夹子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54612.5 | 申请日: | 201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3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邹绳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D05C1/02 | 分类号: | D05C1/02;D05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阳光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1 | 代理人: | 赵飞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瓯绣 夹子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瓯绣框夹子,包括:呈矩形的瓯绣框,所述瓯绣框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凸柱,绣布展平放置在所述瓯绣框的上表面;一对橡胶套,一对橡胶套分别对应套设在相应的凸柱上,并固定在所述瓯绣框上;一对瓯绣夹子,一个瓯绣夹子将绣布的左端夹持在左端的橡胶套上,另一个瓯绣夹子将绣布的右端夹持在右端的橡胶套上,以使绣布张紧在所述瓯绣框的上表面,利于操作者进行瓯绣制品的制作。本申请提供的瓯绣框夹子将绣布可靠地张紧在瓯绣框上,有利于操作者进行瓯绣制品的制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瓯绣框夹子,特别是涉及一种瓯绣框夹子。
背景技术
瓯绣是浙江温州的地方传统艺术,它与中国四大名绣齐名,不仅被国家珍藏,还被作为国礼赠送,是中国出口名绣之一。瓯绣是从装饰生活用品逐渐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早期的绣品有神袍、戏装、寿屏等,后来又扩展到刺绣山水、人物、走兽、书法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装饰效果,是中国刺绣工艺中独具特色的精品。
在进行刺绣时,需要将绣布张紧在瓯绣框上,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多个夹子将绣布夹在瓯绣框上,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欧绣框夹子在夹持绣布时绣布易产生松脱,影响瓯绣制品成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如何使绣布在瓯绣框上不易松脱,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瓯绣框夹子,解决了现有的欧绣框夹子在夹持绣布时绣布易产生松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瓯绣框夹子,包括:呈矩形的瓯绣框,所述瓯绣框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凸柱,绣布展平放置在所述瓯绣框的上表面;一对橡胶套,一对橡胶套分别对应套设在相应的凸柱上,并固定在所述瓯绣框上;一对瓯绣夹子,一个瓯绣夹子将绣布的左端夹持在左端的橡胶套上,另一个瓯绣夹子将绣布的右端夹持在右端的橡胶套上,以使绣布张紧在所述瓯绣框的上表面,利于操作者进行瓯绣制品的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套具有套部,所述瓯绣夹子将绣布夹持在所述套部的表面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瓯绣夹子具有连接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后端,所述第一夹持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夹臂的下端分别夹持在所述套部的两侧,所述第二夹持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前端,所述第二夹持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夹臂和第四夹臂,所述第三夹臂的下端和所述第四夹臂的下端分别夹持在所述套部的两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臂的下端、所述第二夹臂的下端、所述第三夹臂的下端和所述第四夹臂的下端均设有向内弯曲的弧形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部的外周将绣布抵挡在所述套部的半球型凸起上,所述弧形部的上端将绣布向相邻的两个半球型凸起之间的凹槽内挤压。
更进一步地,所述瓯绣夹子还具有压臂,所述压臂设置在连接部的左侧,且所述压臂位于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三夹臂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压臂具有外伸部和压紧部,所述外伸部的下端向所述瓯绣夹子内延伸,所述压紧部设置在所述外伸部的下端、且向所述瓯绣夹子内延伸,所述压紧部将绣布抵挡在所述套部的半球型凸起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压紧部通过弯折部设置在所述外伸部的下端,所述压紧部的下端设有向外倾斜的导向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套部的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半球型凸起。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46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穿针引线的缝纫机
- 下一篇:刺绣机的换色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