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碎纸机电子眼的检测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1083.3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2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袁中科;贺国忠;刘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海伯商用机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姚娟英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眼 纸板 检测装置 接收端 碎纸机 发射端 电机 接触摩擦 相对设置 固定板 碎纸量 主板 显示器 转动 测量 摩擦 穿过 侧面 检测 节约 记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碎纸机电子眼的检测装置和方法,该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11)、第一电机(1)、主板(10)、显示器(9)、纸板(2)以及电子眼(4),所述电子眼(4)的发射端(401)与接收端(402)相对设置并形成可供所述纸板(2)侧面穿过的通道,所述纸板(2)在第一电机(1)带动下能不断旋转通过所述通道并与发射端(401)与接收端(402)接触摩擦;该检测方法包含,对电子眼接收端(402)电压进行测量以初步确定电子眼(4)质量,然后通过记录电子眼(4)与纸板(2)摩擦以致电子眼(4)损坏时的纸板(2)转动次数与碎纸机的设计碎纸量进对比以确定电子眼的质量。本发明设计合理,避免了物力和人力的浪费,成本非常节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碎纸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碎纸机电子眼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眼作为自动感应装置被广泛应用于碎纸机,尤其是多被设置在碎纸机进纸口,当纸张插入进纸口时,电子眼能感应到该操作,进而发送信号给碎纸机以控制机器自动进行碎纸作业。
但碎纸机在碎纸过程中,容易产生灰尘,若有大量灰尘落到电子眼上,则会影响电子眼的收发灵敏度,进而可能导致机器因感应检测不准确而不停机。为了解决该问题,通常使电子眼与纸张接触并产生轻微摩擦,由此达到边碎纸边清理电子眼上灰尘的效果。但这又产生了另一问题,即在该种设计下,纸张与电子眼的长期摩擦会对电子眼产生一定程度的磨损而造成碎纸机故障。
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式即是使用寿命长久的电子眼,但这又依赖于装配前对电子眼寿命的测试实验。目前通常做法是对成品碎纸机进行抽样检测,即采用成品碎纸机进行碎纸试验,并记录电子眼损坏前碎纸机的碎纸量,该碎纸量即对应电子眼的使用寿命。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测试,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同一生产批次碎纸机的质量,但是如果电子眼的使用寿命是一万张碎纸量,那么就要用碎一万张纸来进行验证,而且检测验证后的碎纸机也将报废处理,这会造成巨大的物力人力浪费。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碎纸机电子眼的检测装置,采用专门的检测装置对电子眼进行单独检测,将排除不合格电子眼提前至产品装配出厂前,确保出厂碎纸机的质量,缩短了检测时间,减少了资源浪费。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碎纸机电子眼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固定板;
设置在固定板一端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纸板;
位于固定板上的电子眼,所述电子眼的发射端与接收端相对设置,二者间形成可供所述纸板侧面穿过的通道,所述纸板在第一电机带动下能在所述通道内旋转并与电子眼接触摩擦;
位于固定板上并与所述电子眼及第一电机电连接的控制主板;以及
用于记录纸板旋转次数的显示器。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端和接收端通过能使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步移动的连接件进行连接。连接件使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步移动,确保电子眼正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连接件移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齿轮,所述连接件连接有与所属齿轮啮合以带动电子眼移动的齿条。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电子眼进行位移,便于对电子眼的移动进行自动化控制,操作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通道相对应以供所述纸板侧面穿过的贯穿槽。
进一步的,为了使连接件进行位移时纸板与电子眼保持良好的接触摩擦,在贯穿槽两侧设置有以供连接件滑动的滑槽。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碎纸机电子眼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能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同时操作方便。一种用于碎纸机电子眼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海伯商用机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海伯商用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10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