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玉米种植磷肥利用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49629.1 | 申请日: | 2018-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7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万果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C21/00;C05G3/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付涛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肥利用率 玉米种植 施肥管理 促进剂 氮肥 磷素 玉米 钾肥 磷肥 叶绿素 光合作用效率 养分利用效率 大喇叭口期 合理配比 玉米生长 拔节期 氮素 磷量 代谢 施肥 合成 积累 转化 | ||
本发明属于玉米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玉米种植磷肥利用率的方法,包括拔节期施肥管理:磷肥14‑18kg/公顷,氮肥75‑85kg/公顷,钾肥45‑55kg/公顷,促进剂A2‑4kg/公顷;大喇叭口期施肥管理:磷肥22‑26kg/公顷,氮肥135‑145kg/公顷,钾肥70‑80kg/公顷,促进剂A3‑5kg/公顷。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中通过在玉米生长的相应阶段对施肥组分进行合理配比,提高玉米对磷素的利用量,有助于磷素的积累,在减少施磷量的基础上提高玉米产量,促进玉米对氮素的代谢,促进叶绿素的转化和合成,有效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磷肥利用率可达到35%左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玉米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玉米种植磷肥利用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甜玉米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磷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植株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部分,以多种形式参加植物体内各种代谢过程,磷肥的适当使用能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直接参与光合作用中的光合磷酸化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同时能促进氮代谢,提高氮效率,对脂肪代谢也有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植株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增强植株抗逆境能力,近年来研究表明,氮肥的增产效果相比20世纪50年代有所降低,磷肥成为继氮肥后又一高产限制因子,而使用磷肥增产效果显著提高,进行氮磷钾的合理配合使用才能有效的提高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随着磷肥的大量施用,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和磷肥利用率降低,由于磷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差,且施入磷肥易被固定,我国当季磷肥的利用率多在10-25%之间,与农业发达国家的30-40%的磷肥利用率有较大差距,现有技术中通过合理调整磷肥的施用量,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磷肥利用率,但磷肥利用率提高量较低,无法满足种植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提高玉米种植磷肥利用率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提高玉米种植磷肥利用率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拔节期施肥管理:磷肥14-18kg/公顷,氮肥75-85kg/公顷,钾肥45-55kg/公顷,促进剂A2-4kg/公顷;
所述促进剂A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黄腐酸14-18份、外源脯氨酸3-5份、焦亚硫酸钠2-3份、β-月桂烯0.8-1.6份;
(2)大喇叭口期施肥管理:磷肥22-26kg/公顷,氮肥135-145kg/公顷,钾肥70-80kg/公顷,促进剂A3-5kg/公顷;
所述促进剂B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维生素C22-26份、辛香料提取物14-18份、硫辛酸2-5份、羧甲基壳聚糖1-3份。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玉米的种植密度为78000-82000株/公顷。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磷肥为磷酸钙、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中的至少两种;所述氮肥为硝酸铵、硝酸铵钙、硫硝酸铵、尿素中的一种;所述钾肥为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磷酸一钾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辛香料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辛香料原料干燥至含水量低于3%研粉,与相当于其重量6-8倍的石油醚混合,浸提2-3小时,过滤,收集滤渣;将所得滤渣干燥至含水量低于3%,研粉,过40目筛,在-18℃的速冻设备中处理1-2小时,取出后加入相当于其重量6-10倍、质量浓度为80-90%的酒精溶液,在22-28kHz的条件下超声处理30-40分钟,过滤,收集滤液,重复2次,经0.22μm的滤膜超微过滤,干燥至含水量为1-3%,即得。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辛香料原料为小茴香、姜粉、辣椒以重量比10-14:2-4:1混合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万果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万果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96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玉米籽粒品质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藤三七套种玉米的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