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湿两用型旋风分离组件及吸尘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45672.0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0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旭;廖泓斌;黄月林;陈勇;李吉;任敏;陈闪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16 | 分类号: | A47L9/16;A47L9/10;A47L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朱静谦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腔 旋风分离组件 集污装置 出风部 进气口 吸尘器 干湿两用型 浮动构件 引流道 连通 吸尘器技术领域 螺旋形通道 动作稳定 洁净空气 结构集成 污水泄漏 旋转分离 液气分离 进气部 圆桶形 尘气 封堵 浮力 桶形 流出 浮动 污水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湿两用型旋风分离组件及吸尘器,属于吸尘器技术领域,所述旋风分离组件包括集污装置、第一引流道、出风部和浮动构件,集污装置为桶形,并具有圆桶形的分离腔,所述集污装置上开设有进气口;第一引流道设置在集污装置内,与进气口连通,具有适于使进气部中的气体进入分离腔后发生旋转的螺旋形通道;出风部与分离腔连通,适于使经过旋转分离后的洁净空气流出分离腔;安装在分离腔内,所述浮动构件适于在受到浮力时向上浮动并对出风部进行封堵。本发明提供的旋风分离组件能够避免由于污水的满溢而造成的污水泄漏问题,同时还具有结构集成性强、零件数量少、安装简单、动作稳定、尘气‑液气分离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尘器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旋风分离器是一种用于气-固分离或者气-液分离的装置。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是依靠带尘气流从切向引入筒形的分离腔中造成气流的旋转,旋转过程中利用固体或者液体具有大的离心力,从而将固体颗粒或液滴甩向筒形分离器的侧壁,进而将固体或者液体从气体中分离出来。为了使旋风气流的发生更加稳定可控,并同时保证进入的气流不会和排出的气流混合,旋风分离器中通常还设置有专门的螺旋形引流通道,用来对进入的气流进行引导,并同时将进入气流和排出气流进行隔离。
已知的旋风分离器通常分为纯干式的和干湿两用型的,干式分离器用于分离出固体颗粒,而干湿两用型的旋风分离器不但要从气流中将固体污染分离出来,还同时要将污水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已知的干湿两用型分离器通常包含通常包含旋风筒、进风道和出风道,应用于吸尘器中的通常还包含有过滤尘土的过滤器。在工作时,带有污水和尘粒的气流从进风道进入旋风筒中发生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污水和尘粒被甩到旋风筒的侧壁上,进而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到尘杯的底部,而干净的空气则通过出风道流出旋风筒,在吸尘器中为了防止气流中夹杂有细小的尘土流出旋风筒,在旋风筒内的出风道处还设置有过滤器。
然而,此类的干湿两用型旋风分离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被分离出的污水和污物的逐渐增多,污水会越来越靠近过滤器,当污水在桶内堆积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发生满溢而穿过过滤器进入出风道,并最终随着气流排出分离器外,导致污水泄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旋风分离装置容易发生污水泄漏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发生污水泄漏的旋风分离组件。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容易发生污水泄漏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发生污水泄漏的吸尘器。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干湿两用型旋风分离组件,包括:
集污装置,为桶形,并具有桶形的分离腔,所述集污装置上开设有进气口;
第一引流道,设置在集污装置内,与进气口连通,具有适于使进气部中的气体进入分离腔后发生旋转的螺旋形通道;
出风部,与分离腔连通,适于使经过旋转分离后的洁净空气流出分离腔;
还包括:
浮动构件,安装在分离腔内,所述浮动构件适于在受到浮力时向上浮动并对出风部进行封堵。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衬筒,安装在分离腔内,所述衬筒外壁上环绕设置有螺旋形的导风板;
所述第一引流道由导风板与衬筒的外壁以及分离腔的内壁共同拼合形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过滤结构,设置在衬筒侧壁上,与出风部连通,适于对进入出风部的气流进行过滤。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5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