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网结构生态护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45218.5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87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陆永军;吴攀;陆彦;黄桂云;黄廷杰;王永平;莫思平;李寿千;朱明成;刘怀湘;王志力;左利钦;侯庆志;邱利文;张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流域枢纽运行管理局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C21/00;A01G22/00;A01G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结构 生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网结构生态护滩方法,该方法包括:(1)护滩植被的选择;(2)土壤微地形再塑栽植;(3)施加水肥性缓释微生物制剂;(4)科学管理共四个部分;主要由芦苇根茎、耐淹灌木、细柳条组成三角格网的植物网结构主体,采用土壤微地形再塑栽植方法,并施加水肥性缓释微生物制剂和科学管理方法形成的生态工程方法。本发明考虑应用了大型水生植物强大的根系扩殖能力、高抗拉强度特性,及耐水淹植物的生理生态习性,综合利用发挥了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自我构建和物种的互利共生作用,本发明固土效率高、景观效果好、维护成本低,可广泛应用到江河湖泊出露滩地的守护生态工程中,提升滩地地质结构稳定和生态景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水环境修复和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网结构生态护滩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河流和湖泊中,水陆交接的滩地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和物质交换缓冲带,也是多种水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栖息地。然而,由于该区域受水动力作用异常频繁,特别是在大型河流、湖泊中,受水流、风浪的影响较大,导致河湖滩地土质松散、地质结构不稳、土壤冲刷流失严重、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影响航道稳定,而人为活动如侵占、垦殖滩地,亦使得滩地受到破坏。对于我国长江流域而言,长江、支流的边滩和洲滩易受上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加强滩地的守护性治理一直是长江流域航道整治、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
滩地的保护首当其冲的要进行滩面的固定和守护,这样才能有利于滩地结构的稳定。多年来对滩地的传统防护工程实施,常常采用混凝土结构物等硬质材料进行衬砌,包括混凝土系结块或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或采用抛石(抛枕)护滩、钢丝石笼网护滩、筑坝护滩等形式。虽然短期治理效果较快,但往往工程量大、经济耗费高,且地质硬化隔离了滩地、边坡中土壤与水体的物质交换,阻断了动植物生境的连续性,减小了生境面积,对当地河流生态、景观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国家对生态航道建设的极大重视,需要对护滩的工程技术进行生态化研究。对于生态护滩技术,现阶段研究和应用的技术较少,其中名称为“一种植入型生态固滩方法”,申请号为CN201610291988.0的发明专利介绍了利用在土壤上铺设草绳网状框架和种植草本植物来进行固滩的方法,而草绳结构易受破坏且寿命较短、选用的草本植物不耐水淹和管理实施方式较为复杂。现有护滩工程也有在传统护滩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生态化改良应用,如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中的护滩采用了钢丝网格铺上草籽形成生态护坡,重建滩上植被;长江下游安庆河段新洲洲头护滩采用抛透水框架,可以为水生生物和两栖动物提供安全的繁衍生息空间,且促淤沉沙为水生植物提供根植场所。
这些护滩工程中生态化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硬质化工程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但还是形成了大范围的生态破坏,势必影响以此为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地的河湖敏感性物种的繁育,甚至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长远发展。因此,综合以上护滩工程技术的发展背景,生态护滩技术还需要研究出一种既有利于减少生态破坏、促进生态恢复,也有利于进行工程应用的科学、有效、简易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护滩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植物网结构生态护滩方法,解决了现有硬质化护滩技术导致生境、生态景观遭受大程度破坏的缺点,同时也可解决现有生态护滩方法构建复杂、管理成本高、系统运行寿命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植物网结构生态护滩方法,该方法包括:(1)护滩植被的选择;(2)土壤微地形再塑栽植;(3)施加水肥性缓释微生物制剂;(4)科学管理共四个部分,各部分具体包括,
(1) 护滩植被的选择:采用芦苇根茎、耐淹灌木、细柳条组成三角格网的植物网结构主体;所述芦苇根茎带有根茎芽,三角格网的连接点用预处理过的细柳条进行绑扎,所述耐淹灌木种植于三角格网的中央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流域枢纽运行管理局,未经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流域枢纽运行管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52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滨海重盐碱地的方法
- 下一篇:提高土壤通透性的土壤改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