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补登功能的IC卡车载消费终端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41259.7 | 申请日: | 2018-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2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 发明(设计)人: | 曾学工;邱木辉;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公用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B15/02 | 分类号: | G07B15/02;G06K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江律师事务所 11537 | 代理人: | 朱红来 |
| 地址: | 430035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码 车载消费终端 主控单元 解码模块 消费功能 扣除 安全存储模块 非接触式IC卡 无线通信模块 二维码数据 远程服务器 解码 实时交互 无线网络 显示模块 消费终端 一机多用 语音模块 读写 | ||
1.一种具有补登功能的IC卡车载消费终端装置,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
主控单元和分别与主控单元连接的消费功能模块、补登功能模块、二维码解码模块、安全存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显示模块和语音模块;
所述主控单元用于完成控制、数据存储、数据处理、运行操作系统、设备驱动、与外部通讯功能;
所述消费功能模块用于感应和读写IC卡数据,并扣除应缴车费;
所述二维码解码模块用于解码二维码数据,并扣除应缴车费;
所述补登功能模块感应需要补登的IC卡,并通过主控单元,和远程服务器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交互数据,对IC卡进行补登操作;
所述安全存储模块包括消费安全存储模块和充值安全存储模块,所述消费安全存储模块用于保证消费功能模块运行时的数据安全,所述充值安全存储模块用于保证补登功能模块运行时的数据安全;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远程服务器传输数据,实现交易时的数据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补登功能的IC卡车载消费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费功能模块包括非接触式感应模块及消费天线,所述补登功能模块包括非接触式感应模块及补登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补登功能的IC卡车载消费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登功能模块检测到需要补登的IC卡时,充值安全存储模块验证卡片的合法性,通过验证后主控单元运行补登功能,通过无线模块连接到远程数据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在线交易完成补登操作;所述显示模块显示充值金额、卡号、充值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补登功能的IC卡车载消费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费功能模块检测到IC卡进行普通消费时,消费安全存储模块先保存刷卡消费的数据,待交易完成后再将IC卡的消费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到远程数据服务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补登功能的IC卡车载消费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码解码模块检测到付款信息的二维码时,数据存储模块记录二维码信息,无线通信模块将二维码数据传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扫码付款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补登功能的IC卡车载消费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正面上设置有消费刷卡区、显示屏窗口、二维码扫码区,所述外壳一侧设置有补登刷卡区;所述消费功能模块设置在消费刷卡区内部,所述显示模块设置在显示屏窗口内部,所述二维码解码模块设置在二维码扫码区内部,所述补登功能模块设置在补登刷卡区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补登功能的IC卡车载消费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IC卡车载消费终端装置还包括定位模块和外设接口,所述外设接口包括串口、RS485接口、CAN接口、USB接口和RJ45网口中的一种或几种。
8.一种具有补登功能的IC卡车载消费终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控单元进入寻卡模式,消费功能模块、补登功能模块和二维码解码模块之间循环切换工作,感应IC卡或二维码;
如果消费功能模块感应到普通消费的IC卡,消费安全存储模块先保存刷卡消费的数据,待交易完成后再将IC卡的消费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到远程数据服务器上;
如果补登功能模块检测到需要补登的IC卡时,充值安全存储模块验证卡片的合法性,通过验证后主控单元运行补登功能,通过无线模块连接到远程数据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在线交易完成补登操作;所述显示模块显示充值金额、卡号、充值时间;
如果二维码解码器检测到二维码,数据存储模块记录二维码信息,无线通信模块将二维码数据传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扫码付款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公用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市公用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125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