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止电池过充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36538.4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7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辛县祥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B60L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700 安徽省亳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电池充电电压 检测电路 过充电 充电控制电路 新能源汽车 信号接收器 导线连接 电池充电 开关电路 信号传输 充电桩 控制开关电路 采集 保护结构 充电插头 电池过充 电动推杆 过充保护 内部设置 取样电路 双重作用 装置使用 充电孔 拔出 断开 断电 收缩 充电 电路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止电池过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的内部设置有取样电路,所述开关电路通过导线连接有充电控制电路,并且充电控制电路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池充电电压检测电路。本发明中,设置有用于采集电池充电电压检测电路,当电池充电完成后,电池充电电压检测电路会将采集的信号传输到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将信号传输到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会控制电动推杆收缩,从而使得充电插头从充电孔内拔出,不在给电池充电,对电池进行过充保护,同时设置有开关电路,PLC控制器会控制开关电路断开,实现了电路的断电,结束电池的充电,这种双重作用的电池过充保护结构,保证了该电池过充电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充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止电池过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多个驱动系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动力汽车有多种形式。
然而现有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充电时缺少过充电保护装置,电池充电完成后,使用者没有及时发现,易发现电池过充现象,影响到电池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止电池过充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止电池过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的内部设置有取样电路,所述取样电路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电路,且开关电路通过导线连接有充电控制电路,并且充电控制电路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池充电电压检测电路,其中开关电路、充电控制电路、电池充电电压检测电路均位于充电桩内部,所述充电桩一侧表壁上连接有导线,所述充电桩前表面固定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的内部固定有信号接收器和PLC控制器,所述充电桩顶部螺栓固定有防护罩,所述充电桩前表面焊接有环形架,所述充电桩前表面位于环形架的下方嵌有显示屏,所述充电桩前表面位于显示屏的一侧嵌有充电指示灯和报警灯,所述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有充电座,且充电座一侧表壁中心处设置有充电插头,所述取样电路与电网电性连接,所述取样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池充电电压检测电路和充电插头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充电桩一侧表壁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充电桩背面底部开设开设有出气口,且出气口的内部通过固定架固定有排气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充电座通过电动推杆固定有固定座,且电动推杆上套接有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座一侧表壁上设置有吸盘,所述固定座另一侧表壁上固定有配合吸盘使用的微型气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电池充电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信号接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信号接收器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报警灯和电动推杆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电动推杆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电动推杆对称设置在固定座的四个拐角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辛县祥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利辛县祥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65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