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式定向真空井点管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31221.1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8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华;刘宝兰;杨方;孙觅博;颜猛;张燕;付士林;梁富勇;范世豪;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王金 |
地址: | 450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层管 内层管 隔板 真空井点管 空心锥体 土工布层 进水口 排水筒 短管 焊接 密封圈 塑料 侧壁顶部 顶端弯折 环境影响 间隔分布 金属网层 螺纹连接 排水通道 淤泥堵塞 真空抽水 出水口 内表面 软土地 止回阀 侧壁 粗砂 底端 灌入 内壁 内管 内套 筒形 凸起 外管 吊车 伸出 降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式定向真空井点管,包括外层管,外层管内套设有内层管,外层管向下螺纹连接有短管,短管向下焊接有隔板,隔板向下焊接有空心锥体,空心锥体侧壁开设有若干出水口;外层管底端连接有隔板;内层管内的隔板上设有止回阀;内层管顶端弯折后伸出外层管的侧壁顶部;真空抽水区顶端的外层管和内层管之间设有密封圈,内层管套设有塑料排水筒,塑料排水筒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凸起;内层管上设有多个内管进水口,外层管上设有多个外管进水口;外层管内壁安装有土工布层,土工布层内表面设有筒形的金属网层。本发明安装无须吊车、排水通道不依赖于灌入粗砂,在软土地层能够防止淤泥堵塞,实现定向降水,对环境影响小,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真空井点管及相应的降水工艺。
背景技术
在一般较深的地下工程施工中,大多采用放坡或支护挖土的施工方法,当其施工深度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其基坑常遇到地下涌水或流砂侵袭,因此施工中需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场地周围地面沉降、建筑物变形以及水、土资源环境恶化。随着近些年政府环保意识的增强,保护地下水资源的认识不断加强,全国各地采取了一系列限抽限排措施。常用的地下水控制方法包括隔水帷幕、井点降水和回灌等,井点降水又分为管井井点、真空井点、喷射井点和电渗井点等。
隔水帷幕和回灌因成本高不宜推广,而目前的井点降水工艺不能有效的控制抽水量且施工成本高。
传统的管井降水都依靠重力作用使地下水向管井内汇集,汇集在管井内的水通过抽水泵排出。这种降水方式不具备使结合水摆脱土颗粒引力的作用,只能抽出少量的重力水,对于渗透系数小的粘土、粉质粘土、粘质粉土层的降水效果较差。
随着降水技术的发展,管井降水引入了真空负压的辅助手段,加速了地下水往井内汇集,提高了排水效率和降水效果。但是对基坑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容易造成基坑外部地下水大范围降低,从而导致基坑外部地面不均匀沉降, 引起一系列的环境和安全问题
真空井点装置在真空作用下,透过砂滤层抽吸地下水,从而将地下水水位降低到一定深度。传统真空井点管的结构是:在真空井点管下部管壁上均匀打孔制成滤头,然后再包覆2 ~3层滤网制成真空井点管。井点安装通常采用“水冲法”和“机械插管法”沉孔, 再将制作好的真空井点管插入沉孔,在孔壁四周用人工投入粗砂构成排水通道,在地面表层中用粘土捣实后,连接支管、总管,开泵进行降水。现行的真空井点存在如下弊病:
一是成孔后,因需拔出由吊车操纵的冲水枪,然后再由吊车放入井点装置,最后再在孔内填砂,致使井孔成形后至填砂这一过程间隔时间必然较长,从而容易造成孔壁泥土坍塌,淤塞或部分淤塞井点装置下部用以抽吸地下水的滤头,直接影响其抽吸地下水的功能,从而严重影响降水工程的质量。这种由于冲沉时间过长、造成孔壁坍塌而影响降水工程质量的情况,在淤泥质粉土、粉细砂类的土质条件下及二级轻型井点降水工程施工中尤为严重。
二是由于冲沉井点孔用的冲水枪与真空井点管相比管径、长度及重量均要大些,因此,冲孔作业需由吊车作操作,由此占用了较大的降水工程施工费。
三、对于软土地层,尤其是淤泥质土层,真空井点管出水效果和存活率不佳,因为滤头进水孔往往容易被不透水的淤泥堵塞,严重时形成“死管”。
四、传统真空井点管的埋设需要预先施工井点孔,排水通道由真空井点管入土后灌入的粗砂形成, 其施工速度慢,材料成本较高;沉孔效果不佳时会导致粗砂灌入量难以控制,难以形成畅通的排水通道,导致降水效果不佳。
五、由于受真空井点吸程的限制,一般真空井点的长度均设置为6.0~8.0m,为此,深层降水常采取分级降水的方法,即在地下水位降低到4.0~6.0m后, 开挖一层,然后再插入轻型井点降水,这样多级降水,以达到所需的要求。由于需采取多级降水才能达到所需的效果,因此造成了大量的设备、电力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未经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12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