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耐热薄壁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28647.1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1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文;王中林;李明昆;佟伟;艾军伟;岑茵;张现军;陶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51/04;C08K13/02;C08K5/42;C08K3/34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王雨杰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 高耐热 薄壁 聚碳酸酯树脂 阻燃协效剂 阻燃性能 增韧剂 阻燃剂 芳香族聚碳酸酯 粘均分子量 聚碳酸酯 抗氧剂 重量份 耐热 补充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耐热薄壁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该组合物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碳酸酯树脂96.0‑99.8份,增韧剂0.1‑5.0份,阻燃剂0.01‑3.0份,阻燃协效剂0.1‑8.0份,抗氧剂0.01‑2.0份,助剂0.01‑0.8份;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为粘均分子量10000‑40000的芳香族聚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所述的高耐热薄壁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选用不影响聚碳酸酯耐热温度的阻燃剂,阻燃协效剂的添加,使阻燃性能大大的提升,添加增韧剂不仅能补充组合物的韧性且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塑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耐热薄壁阻燃聚碳酸 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树脂(PC)是一种通用工程塑料,具有透明性、耐冲击性、耐 热性、尺寸稳定性等各方面的优点,且由于其上述优异的特性,在工业上被 广泛用作汽车领域、打印机等办公设备领域、移动电话等电气、电子领域的 材料。出于对当前产品小型化、轻量化、高功能化等的目的,上述制件逐年 被薄壁化,这就对材料提出了高流动性的特点,但即使在薄壁化和轻量化的 成形体中,人们也还是在寻求具有充分的耐冲击性等机械特性良好且外观优 良的树脂材料。
另外很多应用领域,制品阻燃、耐热是市场需求的发展方向,PC常用 磷酸酯阻燃剂具有环保、阻燃高效等优点,但是它的加入通常对PC产生增 塑作用,影响PC树脂的韧性和耐热性能。因此,芳族磷酸酯阻燃剂的应用 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PC常用阻燃剂里,二苯基砜有机磺酸金属盐(KSS)和全氟丁烷磺酸 钾(PPFBS)也是主流的阻燃剂。有机磺酸金属盐类的阻燃剂可以在较厚制 品(厚度≥3.2mm)取得良好的阻燃效果,但在应用于较薄制品时(1.6mm≤ 厚度<3.2mm),由于有机磺酸金属盐阻燃剂添加量通常较小(≤1),较难 混合均匀等因素影响,有机磺酸金属盐阻燃剂会很难保证比较稳定的阻燃效 果。这两种阻燃剂能够满足耐热的要求,但是不能满足薄壁阻燃的需求。因此,上述两种阻燃剂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高耐热薄壁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具有 较好的阻燃性能和韧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耐热薄壁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由包括如 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为粘均分子量10000-40000的芳香族聚碳酸酯中的 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组合物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为粘均分子量10000-40000的芳香族聚碳酸酯中的 至少一种。
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是指芳香族羟基化合物与光气或碳酸二酯反应、或 芳香族羟基化合物和少量的多羟基化合物与光气或碳酸二酯反应得到的具 有支链的热塑性芳香族聚碳酸酯聚合物或共聚物。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 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采用目前公知的技术方法,如光气法(界面聚 合法)、熔融法(酯交换法)等。
进一步,所述的增韧剂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 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 聚物、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马来酸酐功能化 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丙烯酸类增韧剂或有机硅橡胶接枝物增韧剂中的 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的增韧剂为有机硅橡胶接枝物增韧剂,所述的有机 硅橡胶接枝物增韧剂中的橡胶成分的体积平均粒径为400-8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86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