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行检测、发送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终端、基站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25221.0 | 申请日: | 2018-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95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彩;赵亚军;徐汉青;杨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72/23 | 分类号: | H04W72/23;H04W72/1273;H04W72/0446;H04W72/0453;H04W72/0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下行 检测 发送 方法 装置 通信 系统 终端 基站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检测、发送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终端、基站,由于终端针对COT内的时隙有两种不同的检测机会策略,针对COT内的普通时隙,终端可以采用普通检测机会策略进行检测,而针对COT内的目标时隙,终端则可以采用目标检测机会策略进行检测,目标检测机会策略的检测粒度比普通检测机会策略的检测粒度更小,也就是检测密度更大,所以基站在目标时隙中拥有较为密集的发送机会,在需要进行下行发送时,不用长时间地等待就能获得发送机会,就可以在对应的时频位置完成下行信息发送。在COT内其他时隙,终端的检测粒度大,检测密度小,因此,终端的检测工作量相对较小,这有利于降低下行检测给终端带来的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行检测、发送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终端、基站。
背景技术
在NR(New Radio,新空口)中,基站需要通过高层信令为终端半静态配置进行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的时频位置,即为终端配置PDCCH检测机会策略。基站一旦完成PDCCH检测机会策略的配置,终端就需要按照配置在指定的时域位置以及频域位置进行PDCCH检测。例如基站指示终端以m个时隙作为检测周期,对检测周期内序号为3的倍数的符号进行PDCCH检测,则终端在后续过程中只会按照指定的方式进行PDCCH检测。如果所配置PDCCH检测机会策略的检测粒度过小,则终端检测的频率就会比较高,这会增加终端进行PDCCH检测的复杂度和功耗;如果所配置PDCCH检测机会策略的检测粒度过大,则会减少基站进行下行发送的机会,会导致基站在存在待发送的下行信息时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得到下发机会。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检测、发送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终端、基站,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终端只能按照基站配置的统一的检测机会策略进行PDCCH盲检,容易因配置的检测粒度过大而导致基站下行发送时延大,或因配置的检测粒度过小而导致终端检测工作量大,功耗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检测方法,包括:
确定当前时隙为信道占用期COT中的目标时隙;
根据目标时隙对应的目标检测机会策略进行下行检测,目标检测机会策略的检测粒度小于普通检测机会策略的检测粒度,普通检测机会策略为COT中除目标时隙外其他时隙的检测机会策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下行发送方法,包括:
确定在COT的目标时隙存在向终端发送下行信息的需求;
基于目标时隙对应的目标检测机会策略确定下行信息的发送起始时频位置,目标检测机会策略用于指示终端的下行检测,目标检测机会策略的检测粒度小于COT中除目标时隙外的普通检测机会策略的检测粒度;
在发送起始时频位置向终端发送下行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下行检测装置,包括:
时隙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时隙为信道占用期COT中的目标时隙;
信息检测模块,用于根据目标时隙对应的目标检测机会策略进行下行检测,目标检测机会策略的检测粒度小于普通检测机会策略的检测粒度,普通检测机会策略为COT中除目标时隙外其他时隙的检测机会策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下行检测装置,包括:
发送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在COT的目标时隙存在向终端发送下行信息的需求;
位置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目标时隙对应的目标检测机会策略确定下行信息的发送起始时频位置,目标检测机会策略用于指示终端的下行检测,目标检测机会策略的检测粒度小于COT中除目标时隙外的普通检测机会策略的检测粒度;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在发送起始时频位置向终端发送下行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52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