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列车行车记录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12643.4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6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马超;王强;周忠洋;朱慧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G06F16/172;G06F16/17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行车 记录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列车行车记录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本周期的事件条件对象数组,若根据本周期的事件条件对象数组和上一周期的事件条件对象数组判断获知本周期内发生事件,则获取本周期内发生的各事件的发生时刻;对于本周期内发生的每一事件,获取该事件的发生时刻之前第一时间段和该事件的发生时刻之后第二时间段的列车行车数据并进行记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行车记录方法和装置,基于事件触发进行列车行车数据记录,能实现仅记录事件发生前后一段时间内的列车行车数据,使得每天记录的数据量大大减小,大大降低对存储空间的要求,节约了成本,能避免浪费大量存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列车行车记录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在人们的日常出行中越来越重要。为了保证列车的行车安全,需要对列车行车过程中的运行数据进行记录,以便根据列车行车过程中的运行数据对列车行车过程进行分析,以尽早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获得故障或事故的原因等。
现有列车行车记录仪都是通过循环的方式进行记录。例如,地铁车辆的行车记录仪在列车上电后每隔100ms左右记录一次列车的行车数据,由于记录数据频率高且上电后不停地进行记录,导致每天记录的数据量很大,大约400M/天。而行车记录仪的存储空间有限,一般为8G左右,所以行车记录仪最多只能存储十几天的行车记录。为了让最新的行车数据得到实时记录而且不让存储的数据过满,目前的解决方法是记录一定天数的数据后,将新产生的一天的数据记录在第一天的位置,覆盖第一天的数据掉,如此循环记录,让存储空间中只保留最近一定天数的数据。这便导致如果没有及时拷贝存储数据,便无法追溯查看一定天数之前的行车数据。例如,记录14天的数据后,将新产生的第15天的数据记录覆盖第1天的数据记录掉,如此循环记录,使存储空间中只保留最近14天的数据。由于记录的是全天的数据,且每时每刻都记录列车行车数据而导致每天需存储很大的数据量,对存储空间要求高,而且存储的天数一般只有十几天。
而通常关注的只有列车故障发生或列车的某个运行数据超限时,该时刻前后一个时间段内的行车数据,因此,需要在庞大的数据中定位这段时间的数据再去分析,这种方式寻找定位效率低。同时,其他时刻列车运行正常,因而其他时刻的数据一般是舍弃、不会被查看的,不会用于分析列车行车状况,可以被看作无实际意义的记录。由于一般情况下列车运行正常,运行正常的数据占用了大量存储空间,进行了大量无实际意义的记录,从而导致大量存储空间被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列车行车数据记录中浪费大量存储空间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列车行车记录方法和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行车记录方法,包括:
获取本周期的事件条件对象数组,若根据本周期的事件条件对象数组和上一周期的事件条件对象数组判断获知本周期内发生事件,则获取本周期内发生的各事件的发生时刻;
对于本周期内发生的每一事件,获取该事件的发生时刻之前第一时间段和该事件的发生时刻之后第二时间段的列车行车数据并进行记录;
其中,本周期的事件条件对象数组,用于记录各事件对应的变量在本周期内的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行车记录装置,包括:
事件判断模块,用于获取本周期的事件条件对象数组,若根据本周期的事件条件对象数组和上一周期的事件条件对象数组判断获知本周期内发生事件,则获取本周期内发生的各事件的发生时刻;
数据记录模块,用于对于本周期内发生的每一事件,获取该事件的发生时刻之前第一时间段和该事件的发生时刻之后第二时间段的列车行车数据并进行记录;
其中,本周期的事件条件对象数组,用于记录各事件对应的变量在本周期内的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26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