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胸腰椎前路治疗的内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05552.8 | 申请日: | 2018-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5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宋朝晖;王鹏程;白晓谊;宋碧萱;白晓东;任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B17/86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7 | 代理人: | 赵俊娇 |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腰椎 前路 治疗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胸腰椎前路治疗的内固定装置,应用于病变的一节胸腰椎上,其轴向的两端面与椎体两端的凸沿相抵接,该装置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侧具有与椎体生理曲度相吻合的弧度,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用于穿设螺钉的固定孔;于两固定板之间用于连接两固定板中部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呈分体结构,包括一端叠加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叠加处、用于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锁定的锁定部,所述锁定部采用可降解材质制成。该装置适用于压缩性骨折治疗,能够维持病变椎体的高度,并恢复椎体的生物力学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胸腰椎前路治疗的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腰椎骨折、退变、畸形矫正等外科治疗已为骨科界广泛采纳,前路钢板固定方法以其显著的临床特点,近年来依然成为临床的重点内容。
其中压缩性骨折,主要是来自头、足方向的传达暴力使脊柱骤然过度屈曲所形成,由于脊柱的屈曲位受伤,外力集中到一个椎体前部,同时又受到上、下椎体的挤压,故该椎体被压缩而呈楔形,并向后移位,损伤脊髓或马尾神经。若影响到皮质脊髓侧束或前束时,则出现痉挛性截瘫,影响到脊髓前角细胞或马尾神经时,则产生弛缓性截瘫,下肢感觉均消失。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纠正畸形并恢复脊柱稳定性,适用于对不稳定型脊柱骨折,椎体压缩超过1/2以上、畸形角大于20°。手术方法有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前路经胸腹手术、侧方胸腹膜后手术、脊髓神经减压手术等。
前路植骨和内固定可为脊柱前结构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使脊柱恢复足够的稳定性。前路椎体间融合与后路融合相比,椎体间较大的接触面及丰富的血供提供了更为理想的植骨床,因而融合术的成功率更高,当后路融合手术失败后,前路融合术往往成为更为理想甚至唯一的选择。
现有的前路手术中,是将压缩的胸腰椎以及该节上下对应的腰间盘摘除,然后在缺陷的椎体处植入桶形网状的钛笼,然后利用阀状的钢板(孔大而少)或螺钉将钛笼与上、下两节椎体固定,钢板或螺钉一般不会再取出。但是由于钢板的强度大于人体骨头,使得钢板改变了椎体的弹性模量,导致了临近椎间盘的蜕变。而且该方式需要在相邻好的椎体上打入固定钉,并取出腰间盘,损伤了原有椎体。
另外,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520028187.6中公开的一种腰椎前路内固定装置,该内固定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微创手段在病变腰椎(L5-S1)的上、下两节相邻腰椎之间设置支撑,为病变腰椎减压帮助其恢复。该实用新型是以保留原有椎间盘为目的的微创非融合技术,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降低L5-S1节段退变椎间盘在腰椎整体运动中的应力、维持椎间高度并适度保留该节段椎间盘的运动功能。该内固定装置仅用于解决腰椎间盘退变所致的病痛,不适用于椎体骨折,且同样限制了骨膜的爬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压缩性骨折治疗,能够维持病变椎体的高度,并恢复椎体的生物力学特性,不牺牲临近椎间盘的一种用于胸腰椎前路治疗的内固定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胸腰椎前路治疗的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应用于病变的一节胸腰椎上,其轴向的两端面与椎体两端的凸沿相抵接,该装置包括:
两平行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侧具有与椎体生理曲度相吻合的弧度,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用于穿设螺钉的固定孔;
于两固定板之间用于连接两固定板中部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呈分体结构,包括一端叠加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
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叠加处、用于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锁定的锁定部,所述锁定部采用可降解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征在于,所述锁定部包括锁紧螺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未经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055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体内自控弹性撑开脊柱生长棒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颈椎前路减压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