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短程通信的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无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6063.0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9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V·阿亚杜雷;M·普雷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4/80;H04W8/00;H04W76/14;H04W76/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康泉;宋志强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短程 通信 方法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以及 无线 装置 | ||
提供机制以用于无线装置通过实施现有网络覆盖的可获得性来发起直接模式或装置到装置通信。无线通信系统中第一无线装置和第二无线装置之间的短程通信涉及在第一无线装置和第二无线装置之间交换消息,首先经由网络节点在第一通信链路上并且接着在第二通信链路上。提供相应的方法。另外也提供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产品和无线装置。
本申请是2012年9月28日递交的第201280076112.4号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这里所呈示的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短程通信,并且具体地,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一无线装置和第二无线装置之间设立短程连接。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获得对于给定通信协议的好的性能和容量、其参数和其中部署无线通信网络的物理环境总是一个挑战。
蜂窝网络或移动网络通常被定义为分布在称为小区的陆地区域上的无线电网络,每个小区由至少一个位置固定的收发器装置来服务,即中央控制节点,称为小区站点或基站(BS),以下统称为网络节点。中央控制节点接着被连接到有线核心网络。
在传统的蜂窝或移动系统中,来自/去往便携式收发器装置(以下表示为无线装置)的通信是经由中央控制节点发生的。因此,无论由无线装置传输的信息消息的最终目的地,信息消息总是先经由中央控制节点向有线核心网络传输,信息消息在中央控制节点审查,例如用于寻址、路由和/或调度目的,并且相应地向前转发,直到其到达其最终的目的地装置。
当业务主要在“小区间”,即不同小区之间,或甚至在“网络间”,例如在蜂窝或移动网络和其他网络例如有线陆地网络之间穿行时,该方法到目前为止已经足够充分了。在这些情形中,有必要将这些业务经由中央控制节点向目的地小区或陆地网络传输。
然而,“小区内”业务即小区内的业务也将被引导至中央控制节点,仅被转发回到相同小区内的无线装置,而该无线装置可能与初始传输无线装置邻近。
因此,仍需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装置之间的改进的短程通信。
发明内容
这里的实施例的一个目标是提供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装置之间的改进的短程通信。
所附实施例的发明人通过实际实验和理论推导的结合已经发现邻近的两个无线装置可以潜在地通过一个或多个替代的无线技术例如WLAN、蓝牙或IR来彼此通信,并且由此获得直接链路的益处,例如更短的距离(单个的跳数而非两个)、更低功率的传输(由于装置间邻近)和/或更高的总比特率。然而,一个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建立此类的通信链路。
这里呈示的实施例公开了用于无线装置通过实施现有网络覆盖的可获得性来发起直接模式或装置到装置通信的机制。基于它们之间的通信条件,无线装置通过直接使用替代的技术而非经由中央控制节点的蜂窝链路来潜在地更为有效地通信。一个具体目标因此是使用现有的蜂窝通信链路来评估用于在替代的通信链路上设立第一无线装置和第二无线装置之间的短程连接的条件。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一无线装置和第二无线装置之间的短程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在所述第一无线装置中执行。该方法包括经由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交换第一消息集,以用于经由所述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无线装置建立第一通信链路。该方法包括经由所述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交换第二消息集,以用于评估在第二通信链路上设立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之间的短程连接的条件。该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与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交换第三消息集,以用于基于所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来建立与所述第二无线装置的所述短程连接。
有利地,这提供了用于无线装置确定是否操作在短程通信模式中以用于与对等的无线装置通信的有效手段。有利地,这允许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和通信协议用于评估和设立短程通信链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60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