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的改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2196.0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3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朋帜;陈晓亮;翟旭斌;赵江涛;张永红;冯永胜;董拥梅;张瑞贤;杨永峰;石培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亚美建筑工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18 | 分类号: | F24H1/18;B28C7/00;B28C7/12;F24H9/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0450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搅拌 水循环 加热 系统 改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具体是一种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的改造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造成大气污染和能源浪费的问题。一种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的改造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a.将传统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中的燃煤锅炉改造成为水箱;具体改造过程如下:将燃煤锅炉的炉顶割去;通过炉筒的顶端敞口将炉筒内腔的管路全部取出,并将炉筒的顶端敞口、炉筒原有的底端敞口、炉筒原有的加煤口、炉筒原有的进水口、炉筒原有的出水口均进行封闭,同时保留炉筒原有的溢水口;步骤b.利用传统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中的水池和改造得到的水箱组建形成新型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本发明适用于搅拌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具体是一种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的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冬季施工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出机温度,搅拌站建有水循环加热系统,其作用是提供指定温度(通常为60℃左右)的混凝土拌合用水。然而实践表明,传统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由于自身结构所限,存在如下问题:其一,传统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普遍采用燃煤锅炉作为热源,燃煤锅炉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烟尘,由此造成大气污染。其二,在传统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中,水池是唯一的储水容器,且水池同时作为混凝土拌合用水和搅拌车清洗用水的直接来源。因此,若要提供指定温度的混凝土拌合用水,必需将水池中的水进行循环加热,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被加热的水只有一部分用于拌合混凝土,另一部分则用于清洗搅拌车(清洗搅拌车无需使用热水),由此造成能源浪费。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的改造方法,以解决传统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造成大气污染和能源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造成大气污染和能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的改造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的改造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a.将传统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中的燃煤锅炉改造成为水箱;
具体改造过程如下:首先,将燃煤锅炉的炉顶割去,由此使得炉筒的顶端形成敞口;然后,通过炉筒的顶端敞口将炉筒内腔的管路全部取出,并将炉筒的顶端敞口、炉筒原有的底端敞口、炉筒原有的加煤口、炉筒原有的进水口、炉筒原有的出水口均进行封闭,同时保留炉筒原有的溢水口;然后,在炉筒顶部分别贯通开设两个新的进水口,并保证第一个进水口低于溢水口,同时保证第二个进水口高于溢水口;然后,在炉筒底部分别贯通开设两个新的出水口,并保证第一个出水口低于第二个出水口,由此将燃煤锅炉改造成为呈直立筒状结构的水箱;
步骤b.利用传统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中的水池和改造得到的水箱组建形成新型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
所述新型搅拌站水循环加热系统包括水池、水箱、燃气锅炉、第一管道泵、第二管道泵、第一潜水泵、第二潜水泵、第一至第三三通管、第一至第十三水管、第一至第六阀门;
其中,水箱的容积小于水池的容积;
燃气锅炉的进水口通过第一水管与第一管道泵的出水口连通;第一管道泵的进水口通过第二水管与第一三通管的第一个管口连通;第一三通管的第二个管口通过第三水管与水池连通;第一三通管的第三个管口通过第四水管与水箱的第一个出水口连通;燃气锅炉的出水口通过第五水管与第二三通管的第一个管口连通;第二三通管的第二个管口通过第六水管与水池连通;第二三通管的第三个管口通过第七水管与水箱的第一个进水口连通;
第一潜水泵安装于水池的内腔底部;第一潜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八水管与第三三通管的第一个管口连通;第三三通管的第二个管口通过第九水管与第二管道泵的出水口连通;第二管道泵的进水口通过第十水管与水箱的第二个出水口连通;第三三通管的第三个管口与第十一水管的一端管口连通;第二潜水泵安装于水池的内腔底部;第二潜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十二水管与水箱的第二个进水口连通;水箱的溢水口通过第十三水管与水池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亚美建筑工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亚美建筑工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21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