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点对点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1128.2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0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郑祖翔;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松果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70 | 分类号: | H04W4/70;H04W28/18;H04W76/15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魏嘉熹;南毅宁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对点 通信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电子设备 |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点对点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应用于采集端,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第一复位触发指令时,基于采集端预置的复位工作参数与目的监视端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目的监视端与采集端预置有相同的复位工作参数;获取采集端所处环境的干扰信息;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将干扰信息发送给目的监视端并接收目的监视端返回的目标传输工作参数;基于目标传输工作参数与目的监视端建立第二通信链路;通过第二通信链路与目的监视端进行数据传输。通过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在采集端与监视端之间由于任一端出现异常或用户错误操作等原因导致两者之间无法正常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恢复两者之间的数据传输。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对点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点对点无线通信系统是一种由收发两端组成的全双工无线通信系统,收发两端之间的通信不经过公网,而是借助无线通信链路直接连接而完成数据的传输,具有低时延、高速率、安全灵活等特点。点对点无线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航拍测绘以及军事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通常将收发两端分为采集端和监视端。采集端通常设置在远端,比如汽车、飞行器等移动设备上,而监视端通常位于用户侧,用户可以通过监视端获取采集端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从而大大拓展了用户端的空间尺度。
处于安全性考虑,通常在采集端和监视端中预置一组工作参数,只有具有相同工作参数的采集端与监视端才能进行数据传输。然而,由于用户错误操作或者所处极端环境都可能使两者的工作参数失配,进而导致两者之间无法正常进行数据传输。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点对点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用以在采集端和监视端之间无法正常进行数据传输时及时恢复通信。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点对点通信方法,应用于采集端,所述采集端与目的监视端基于预置的初始传输工作参数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第一复位触发指令时,基于所述采集端预置的复位工作参数与所述目的监视端建立第一通信链路,所述目的监视端与所述采集端预置有相同的复位工作参数;获取所述采集端所处环境的干扰信息,所述干扰信息包括所述采集端所支持的各频点的干扰强度;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将所述干扰信息发送给所述目的监视端;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接收所述目的监视端返回的目标传输工作参数,所述目标传输工作参数是所述目的监视端根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初始传输工作参数进行更新得到的;基于所述目标传输工作参数与所述目的监视端建立第二通信链路;通过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与所述目的监视端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所述干扰信息还包括根据所述各频点的干扰信息确定的参考频点。
可选地,所述初始传输工作参数存储在所述采集端的第一存储区域,所述复位工作参数存储在所述采集端的第二存储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区域用于存储所述采集端与所述目的监视端建立通信链路所需的工作参数;
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复位触发指令后的预设时长内未与所述目的监视端建立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则从所述第二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复位工作参数;将所述复位工作参数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区域并覆盖所述初始传输工作参数。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点对点通信方法,应用于采集端,所述采集端与目的监视端基于预置的初始传输工作参数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第一复位触发指令时,基于所述采集端预置的复位工作参数与所述目的监视端建立第一通信链路,所述目的监视端与所述采集端预置有相同的复位工作参数;获取所述采集端所处环境的干扰信息,所述干扰信息包括所述采集端所支持的各频点的干扰强度;根据所述各频点的干扰强度确定目标工作频点并根据所述目标工作频点对所述初始传输工作参数进行更新,得到目标传输工作参数;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将所述目标传输工作参数发送给所述目的监视端;基于所述目标传输工作参数与所述目的监视端建立第二通信链路;通过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与所述目的监视端进行数据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松果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松果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11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