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中转站垃圾前端分拣与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86176.2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7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宗成;何善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智然生态环境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刘晓晖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钢板 初步处理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 垃圾分拣 破碎箱 收集箱 垃圾处理 垃圾中转站 处理系统 集装系统 垃圾分离 粗格栅 电磁极 漏水槽 细格栅 自控箱 分拣 电机 杂物收集箱 支架弹簧 垃圾 导电刷 污水箱 轻物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垃圾中转站垃圾前端分拣与处理系统,包括垃圾分拣初步处理系统、垃圾处理动力自动控制系统以及垃圾分离集装系统,垃圾分拣初步处理系统为垃圾分拣初步处理系统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收集箱、破碎箱、粗格栅、细格栅以及漏水槽,收集箱上方设有收集入口,破碎箱一侧连接有电机,电机下方设有动力自控箱;垃圾处理动力自动控制系统与设有动力自控箱相连接,垃圾处理动力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有一对支架钢板,支架钢板设置于破碎箱下部,支架钢板之间两端各设有支架弹簧,支架钢板各自连接有电磁极,电磁极与一侧各配有导电刷;垃圾分离集装系统包括有轻物收集箱、杂物收集箱以及污水箱,且分别与粗格栅、细格栅以及漏水槽末端相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乡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垃圾前端分拣与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也与日俱增,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治理难度增加。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多为简单堆放,大大小小的垃圾堆,不仅侵占了农村的大量土地,而且还会成为苍蝇、蚊虫等病原体滋生的场所。在雨季,有害成分随垃圾渗滤液进入环境, 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民生活生产、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来避免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鉴于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严峻性与紧迫性,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出台了相应的乡村污染防治政策与措施,但因农村居民居住疏散,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相应的环保工程还在起步阶段,怎样建立起“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仍在试点阶段,且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避免垃圾的二次污染、多次污染,其次是管理和经济问题。由于垃圾分布点过于分散,导致点多量少,管理难度大,运输成本高。再次是技术问题,虽然目前垃圾处理技术日益成熟,处理设备也种类繁多,但乡村生活垃圾处理有其独特特征和要求,不仅要求成本可控,也需操作简单方便。
为解决乡村生活垃圾的上述问题,经过研究探讨,针对乡镇生活垃圾处理提供一种收集点或中转站垃圾分拣与前端初步处理的新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乡镇生活垃圾处理提供一种收集点或中转站垃圾分拣与前端初步处理的新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垃圾中转站垃圾前端分拣与处理系统,包括垃圾分拣初步处理系统、垃圾处理动力自动控制系统以及垃圾分离集装系统,所述垃圾分拣初步处理系统为所述垃圾分拣初步处理系统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收集箱、破碎箱、粗格栅、细格栅以及漏水槽,所述收集箱上方设有收集入口,所述破碎箱一侧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下方设有动力自控箱;
所述垃圾处理动力自动控制系统与设有动力自控箱相连接,所述垃圾处理动力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有一对支架钢板,所述支架钢板设置于破碎箱下部,所述支架钢板之间两端各设有支架弹簧,所述支架钢板各自连接有电磁极,所述电磁极与一侧各配有导电刷;
所述垃圾分离集装系统包括有轻物收集箱、杂物收集箱以及污水箱,所述轻物收集箱、杂物收集箱以及污水箱分别与粗格栅、细格栅以及漏水槽末端相连;
所述粗格栅与细格栅之间设有风扇。
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粗格栅、细格栅以及漏水槽均为倾斜状态。
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轻物收集箱、杂物收集箱以及污水箱一侧上端均设有垃圾入口,其另一端均设有拉手。
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垃圾入口采用自动感应开关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智然生态环境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智然生态环境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61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