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哈斯勒块体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85377.0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9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亚;吕平;顾明;夏绪贵;陈立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1/02 | 分类号: | C22C1/02;H01L35/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郑优丽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哈斯勒 块体 热电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哈斯勒块体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按照半哈斯勒热电材料的组成称量单质金属作为原料;将所述原料密封于坩埚内并置于工作台上,在保护气体中加热使所述原料熔化形成均匀混合的熔体;停止加热并使所述工作台的温度降低,以实现熔体的定向凝固,得到所述半哈斯勒块体热电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制备半哈斯勒块体热电材料的方法,属于新能源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温差发电技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赛贝克效应直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具有系统体积小、结构紧凑、无活动部件、免维护、无噪音、无排放、可靠性高及寿命长等特点,在深空探测电源及特种军用电源上获得了重要应用,在太阳能光电-热电复合发电、工业余废热——特别是汽车尾气废热回收温差发电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可能成为当今世界能源危机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1]。
温差发电系统的热电转换效率取决于热电半导体材料的性能,通常用材料的无量纲性能优值ZT来表征,ZT=α2σT/κ,α是赛贝克系数,σ是电导率,T是绝对温度,κ是热导率。性能良好的热电材料应该具有高功率因子(α2σ)和低热导率。但是,由于热电参数(α、σ、κ)相互关联,很难同时优化以获得高ZT值,所以实际应用的热电材料的ZT值在1左右。半哈斯勒是一类中高温高性能热电材料,而且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可加工性,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热电材料之一。
半哈斯勒热电材料的制备通常以高纯度单质金属为原料,在真空或者气氛的环境中合成而得,如果要获得可用的块体材料还要制粉烧结,所以半哈斯勒块体热电材料制备的主要工艺步骤包括合成、制粉、烧结。半哈斯勒材料的原料包含Ti、Zr、Hf、V、Nb或者Ta等高熔点单质金属,常规的石英安瓿熔融合成方法不适用,因为石英安瓿在1300℃左右会发生变形,而此时高熔点金属尚未完全熔解,难以获得较纯的半哈斯勒材料,所以半哈斯勒材料的合成通常采用一些较为特殊的方法如电弧熔炼、悬浮熔炼、固相反应、自蔓延等。采用电弧熔炼合成半哈斯勒是在密封充保护气体的水冷铜坩埚中进行[2],电弧熔炼温度瞬间可以达到~3000℃,使原料熔化并在熔融状态下反应合成半哈斯勒,一些低熔点高蒸汽压原料如Sb等很容易挥发,难以准确控制成分以保证材料热电性能的稳定。采用悬浮熔炼合成半哈斯勒利用磁力或者惰性气体将原料托起使之不与坩埚接触然后感应加热熔融合成[3],这个方法同样存在低熔点高蒸汽压原料容易挥发、化学成分难以准确控制等问题。采用固相反应/自蔓延方法合成半哈斯勒需要昂贵的高纯单质金属粉体作为原料,而且合成产物中还存在杂相[4]。半哈斯勒热电材料的应用需要制备块体材料,因此必须将以上方法合成的半哈斯勒材料破碎制粉,然后烧结成块体材料。熔融合成的半哈斯勒的强度硬度高,破碎制粉困难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综上所述,现有半哈斯勒块体热电材料的合成制备方法,要么原料昂贵、出现杂相(固相反应/自蔓延方法),要么成分难以准确控制、制粉能耗高(电弧熔炼/悬浮熔炼方法),难以获得低制备成本的、高性能优值的半哈斯勒块体热电材料。
参考文献:
[1]T.M.Tritt,Thermoelectric materials-Holey and unholeysemiconductors,Science 283:804,1999;
[2]Slade R.Culp,S.Joseph Poon,Nicoleta Hickman,Terry M.Tritt,Effectof substitutions on the thermoelectric figure of merit of half-Heusler phasesat 800℃,APPLIED PHYSICS LETTER 88,042106,20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53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