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泵送混凝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80512.2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3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明;周智;孟千翔;程卫民;陈连军;董其征;张西鑫;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37252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申传晓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桶 喷射管路 混凝土 落料机构 混凝土输送管 高压气 泵送混凝土 混凝土泵 喷射嘴 风管 混凝土泵送 固定支架 缓冲原理 连续输送 落料管道 脉冲现象 前端设置 消除脉冲 预警装置 喷出 下端 稀薄 堆积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送混凝土装置,混凝土输送管一端与混凝土泵相连通,混凝土输送管另一端与缓冲桶相连通,缓冲桶布置在一固定支架上,缓冲桶下端布置有落料机构,落料机构与一喷射管路相连通,喷射管路的对应处布置有高压气风管,喷射管路前端设置有喷射嘴,缓冲桶内布置有预警装置。混凝土泵将混凝土通过混凝土输送管先行导入缓冲桶中,缓冲桶再通过落料机构导入喷射管路内,打开高压气风管,混凝土自落料机构进入喷射管路形成稀薄的混凝土流,在高压气作用下自喷射嘴喷出;通过在缓冲桶内堆积一定数量的混凝土,从而保证落料管道内混凝土连续,利用缓冲原理消除脉冲现象实现混凝土连续输送,可有效消除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出现的脉冲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用输送干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缓冲原理消除脉冲结构的泵送混凝土装置。
背景技术
湿式喷射混凝土是将预先配好的水泥、砂、石子、水和一定数量的外加剂,装入喷射机,利用高压空气或其他动力将其送到喷头,以极高的速度喷向受喷面形成致密混凝土。湿式喷射混凝土与干式喷射混凝土相比有许多优点,如喷射粉尘少,回弹率低及喷射质量高等。因此湿式喷射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煤矿井下支护作业。
目前采用双柱塞泵输送湿喷混凝土的方式较为普遍,但是该泵送方式会产生脉冲现象,极易造成堵管,影响喷射的质量和效率,由于该现象经常在泵送过程中发生,故会极大程度的影响泵送施工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如何保证湿喷混凝土管道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输送,消除脉冲现象,是目前煤矿锚喷支护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缓冲原理消除脉冲结构的泵送混凝土装置,利用缓冲原理消除脉冲现象实现混凝土的连续喷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案包括:
一种泵送混凝土装置,其包括混凝土输送管,其中,混凝土输送管一端与混凝土泵相连通,混凝土输送管另一端与缓冲桶相连通,缓冲桶布置在一固定支架上,缓冲桶下端布置有落料机构,落料机构与一喷射管路相连通,喷射管路的对应处布置有高压气风管,喷射管路前端设置有喷射嘴,缓冲桶内布置有预警装置;
高压气风管处于关闭状态,混凝土输送管向缓冲桶内泵送稠密的混凝土,当缓冲桶内混凝土储存量达到缓冲桶额定储存量的一半时,预警装置停止警报,混凝土输送管继续向缓冲桶灌送;
当预警装置停止警报,打开高压气风管,缓冲桶内的混凝土开始下落,混凝土自落料机构进入喷射管路形成稀薄的混凝土流,在高压气作用下自喷射嘴喷出;通过调节落料机构,使缓冲桶内混凝土的输送量与落料量保持一致,始终使得缓冲桶内留有一半以上的混凝土量。
所述的泵送混凝土装置,其中,上述落料机构包括竖直布置在缓冲桶底部的落料管道,落料管道末端与上述喷射管路相连通,缓冲桶内布置有转轴,转轴上部通过调速器布置在缓冲桶的对应处,转轴在落料管道对应处布置有螺旋落料器,转轴的下端布置有旋转叶片,旋转叶片位于高压风管与喷射管路之间;
打开高压气风管时,高压气带动旋转叶片旋转,旋转叶片带动转轴以及螺旋通道转动,缓冲桶内的混凝土通过螺旋落料器开始下落;通过调速器调节混凝土落入喷射管路的下落速度。
所述的泵送混凝土装置,其中,上述转轴的顶端布置有驱动电机。
所述的泵送混凝土装置,其中,上述转轴上布置有轴承,转轴与轴承过盈配合,转轴与旋转叶片为螺纹连接,转轴与螺旋落料器为焊接。
所述的泵送混凝土装置,其中,上述调速器利用鼓刹原理调节转轴的转动速度。
所述的泵送混凝土装置,其中,上述预警装置布置在缓冲桶容积的二分之一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05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