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牙本质脱敏剂材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79207.1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2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超;李成杰;崔鑫;张姗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6/02 | 分类号: | A61K6/02;A61K6/087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孙进华;吴林 |
地址: | 2627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敏剂 牙本质 稀释剂 光固化 预聚物 脱敏 制备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聚醚三元醇 质量百分比 材料性能 光固化剂 湿气固化 双重固化 聚合物 混合物 小分子 牙神经 双酚A 树脂 丙酮 聚合 配方 封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牙本质脱敏剂材料,所述牙本质脱敏剂材料的制备原料中为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预聚物45‑55%、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0‑30%、稀释剂20‑28%和光固化剂0.5‑1.5%;其中,所述预聚物为21‑25摩尔份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和10摩尔份聚醚三元醇聚合得到聚合物;所述稀释剂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酮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本发明采用了光固化与湿气固化相结合的双重固化方式,以提高脱敏材料的疗效;而之前的脱敏材料仅用光固化的方式,单体反应程度低,形成的材料性能不佳;本发明设计配方小分子含量低,降低了对牙神经的刺激性;形成的树脂突封闭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牙本质脱敏剂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常见的牙本质粘结剂是由不同的单体混合物、聚合引发剂和阻聚剂、溶剂、填料以及其他添加剂等组成。粘结剂经过了极性有机溶剂(丙酮、乙醇等)的高度稀释,以利于粘结剂的有效组分更深入地渗入牙本质小管,形成树脂突,但没有挥发掉的溶剂与牙本质小管中的水结合易产生分相,并被包埋在粘结剂中,形成“水泡”。此外,目前使用的牙本质粘结剂中均含有大量的带有羧酸基团、磺酸基团和磷酸基团的单体。这些酸性单体存在的目的在于酸性基团能使接触的牙本质脱矿化并与牙本质中的钙元素络合,从而能够增强粘结剂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同时,利用酸性基团具有较好的亲水性,从而有利于粘结剂向牙本质小管的深入渗透。但是,没有参与络合的单体会有助于“水泡”的形成,并在固化后不断吸水,加速粘结剂的水解降解,最后,导致点状分布的“水泡”相连接成为通道状的“水树”。“水树”将成为外部刺激的通道,继续诱发疼痛,导致牙本质敏感治疗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本质脱敏剂材料及制备方法,用以解决或缓解牙本质敏感症的症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牙本质脱敏剂材料,所述牙本质脱敏剂材料的制备原料中为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预聚物45-55%、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0-30%、稀释剂20-28%和光固化剂0.5-1.5%;其中,所述预聚物为21-25摩尔份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和10摩尔份聚醚三元醇聚合得到聚合物;所述稀释剂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酮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牙本质脱敏剂材料的制备原料中为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预聚物50%、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5%、稀释剂24%和光固化剂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稀释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甲基丙烯酸羟乙酯62.7%、丙酮37.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聚物为23摩尔份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和10摩尔份聚醚三元醇聚合得到聚合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聚物为21摩尔份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和10摩尔份聚醚三元醇聚合得到聚合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聚物为25摩尔份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和10摩尔份聚醚三元醇聚合得到聚合物。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牙本质脱敏剂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21-25摩尔份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和10摩尔份聚醚三元醇,混合,在70-80℃下反应,得到预聚物;
(2)取45-55重量份预聚物、20-30重量份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0-28重量份稀释剂和0.5-1.5重量份光固化剂,混合,得到牙本质脱敏剂材料;其中,所述稀释剂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酮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步骤(2)包括:取50重量份预聚物、25重量份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4重量份稀释剂和1重量份光固化剂,混合,得到牙本质脱敏剂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科技学院,未经潍坊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92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