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穿戴式光疗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74495.1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3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N5/067 | 分类号: | A61N5/067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龙伟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 光疗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戴式光疗设备。该穿戴式光疗设备采用包括托盘和可拆卸部分的穿戴式设计,由多个激光LED在牙齿敏感的部位发光便捷实现患牙治疗。通过本发明,解决了患者的牙齿敏感治疗依赖于激光器所导致的时间、金钱成本高的问题,降低了患牙治疗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穿戴式光疗设备。
背景技术
牙齿敏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表现为暴露的牙本质对外界刺激产生短而尖锐的疼痛,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中国口腔健康发展报告(2012)》,我国20至69岁成年人牙本质敏感的患病率是29.7%,约4.1亿人被牙齿敏感困扰。北京抽样调查显示DH发病率为31.5%,有约680万牙齿敏感患者,敏感患牙约3042万颗。伴随人口老龄化,牙本质过敏患者数量逐年增加,是口腔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主要治疗牙本质过敏的方法,是化学脱敏和低能量激光脱敏。牙齿敏感类疾病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包括物理和化学方法2种:
(1)化学方法临床中常用脱敏剂,家庭常用脱敏牙膏。化学脱敏是利用蛋白质凝固变形、药物自身反应产物,或与牙本质小管液中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物质堵塞牙本质小管,从而迅速发挥脱敏作用。家用抗敏感牙膏是唯一市售的牙本质敏感治疗药物,也是中华口腔医学会牙本质敏感专家组推荐的首选家用脱敏剂。
(2)物理方法包括高能量激光和低能量激光法:高能量激光通过红外激光的热效应烧灼封闭牙本质小管,并让小管内神经纤维变性阻断疼痛。低能量激光是一类低输出功率、不产生明显热效应的激光。低能量激光技术的成功的关键是激活作用靶点,并且促进牙髓细胞形成第三期牙本质,达到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目的。
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发现520nm绿光可调控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将该波长用于阻断疼痛传导和牙本质再生。其自主研发了多光谱智能激光治疗仪,用绿激光模块治疗牙齿敏感,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绿光在口腔治疗领域的应用以往主要用于牙齿冷光美白,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了该波长范围的安全性。前期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520nm绿光可以激活钙离子通道,提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最终实现促进牙本质再生及止痛。同时,低能量高频率绿光可促使血管舒张,血流速度减慢,缓解牙髓炎症压力状态,减轻牙齿敏感症状。还可促进牙髓干细胞成牙本质分化,形成第三期牙本质,隔绝外界刺激,从而减轻牙本质敏感的症状。
针对上述的物理和化学治疗方法,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发现存在下列的缺陷:
(1)化学脱敏药物具有使用方便、起效快的特点,可迅速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牙本质敏感症状;但是受口腔环境、咀嚼摩擦、饮食等影响,长期效果仍不确定,临床用化学脱敏需要在牙齿表面多次定期进行,脱敏牙膏建议每天使用,才能保证疗效,增加了治疗难度和成本。
(2)物理方法中的高能量激光以封闭牙本质小管为主,该方法可能存在损伤牙髓及牙体硬组织的风险,且随着咬合磨耗等因素,熔融再结晶复合体被消耗殆尽,长期疗效不稳定,对于激光器要求较高,激光器价格高达100-200万元,让该技术较难普及。低能量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效果较慢(大于1个月),起效期间,容易受到患者进食,进行性磨耗等因素影响。而且,低能量激光穿过牙体硬组织作用到靶向牙髓细胞,是成功关键,对于不同牙齿硬组织厚度,照射能量应该不同。但目前临床医生大多根据统一激光器的治疗程序操作,所有患者采用同样的治疗参数,治疗效果差异大。即使是基于绿光脱敏原理研发出的多光谱激光治疗仪,虽然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提高牙齿疼痛阈值”、“缓解牙髓炎症压力状态”、“形成修复性牙本质”缓解牙本质敏感,能够实现单次治疗(5分钟)牙齿敏感的有效性可以持续半年以上,长期效果稳定。但是绿光激光器价格昂贵(20-100万不等),仍然无法解决该技术的普及问题。此外,当口内多颗牙齿敏感时,操作时间过长,对于渐进性发展的牙齿敏感,需要多次治疗,增加患者的金钱和时间成本。
针对现有的牙齿敏感治疗方法存在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未经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44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