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中林型产卵保护礁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71712.1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6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姜昭阳;郭战胜;梁振林;朱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17 | 分类号: | A01K61/17;A01K61/7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地址: | 264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骨架 产卵 网格 林型 海藻 钢筋焊接 人工模拟 仔稚鱼 绑结 绳索 鱼类 钢筋 修复 缓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中林型产卵保护礁,包括:主骨架、连接在所述主骨架上的内部网格和挂设在所述主骨架和所述内部网格上的人工模拟海藻;其中,所述主骨架由钢筋焊接而成;所述内部网格由钢筋或第一绳索相互交叉绑结而成。本发明提供的海中林型产卵保护礁能够为岩礁性、洄游性鱼类和头足类提供产卵场所,并为其仔稚鱼提供庇护场所,以缓解我国近海藻场修复进展缓慢的现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鱼礁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海中林型产卵保护礁。
背景技术
海洋中的天然藻场通常是指水深大约在20m以内、海草或海藻群落生长茂盛的场所。天然藻场,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生息的空间,特别是在沿岸海域,藻场是绝大多数岩礁性、洄游性鱼类及头足类的产卵场。但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我国海岸带开发力度逐渐加大,近海海洋环境污染状况、海底荒漠化程度日渐严峻,致使海底藻场面积大幅度减少,大部分传统的水产经济动物的产卵场不复存在,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程度。
虽然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事人工修复和恢复海藻场,如投放人工鱼礁、藻类移植等,但长期以来藻场修复和恢复进程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沿岸海水的浑浊度较高,鱼礁或藻礁表面无法得到有光层长期有效的照射,导致礁体表面附着的藻类孢子萌发受限,即便是移植的藻类植株,其后期的生长效果也是良莠不齐。
因此,如何修复和恢复海藻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中林型产卵保护礁,能够为岩礁性、洄游性鱼类和头足类提供产卵场所,并为其仔稚鱼提供庇护场所,以缓解我国近海藻场修复进展缓慢的现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中林型产卵保护礁,包括:主骨架、连接在所述主骨架上的内部网格和挂设在所述主骨架和所述内部网格上的人工模拟海藻;其中,所述主骨架由钢筋焊接而成;所述内部网格由钢筋或第一绳索相互交叉绑结而成。
优选的,所述钢筋或所述第一绳索相互交叉绑结成网格结构。
优选的,所述人工模拟海藻选用麻或纤维的第二绳索制成,且所述第二绳索中穿插有直径为4-6mm、长度为20-30cm的第三绳索。
优选的,当水深小于5m时,所述人工模拟海藻的长度为2.5m~4m。
优选的,所述人工模拟海藻的长度为3m。
优选的,当水深大于或等于5m时,所述人工模拟海藻的长度为4.5m~6m。
优选的,所述人工模拟海藻的长度为5m。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海中林型产卵保护礁,具有如下效果:
1)本发明采用麻、纤维等材料的第二绳索作为人工模拟海藻,第二绳索中穿插有小直径、较短的第三绳索,投放后受海水浮力、张力的影响,逐渐分散成单丝的形式,不但非常有利于岩礁性、洄游性鱼类粘性卵的附着,而且可为短蛸等产黏着性卵的头足类提供产卵床。
2)本发明采用麻、纤维等材料的第二绳索作为人工模拟海藻,在海底形成类似海底森林的形状,可为岩礁性、洄游性鱼类的仔稚鱼,头足类等的幼体提供庇护场所。
3)本发明采用在框架型主骨架的基础上挂设若干人工模拟海藻的方法,可以直接为岩礁性、洄游性鱼类及头足类构建产卵场,实现人工模拟海藻场的构建。
4)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海中林型产卵保护礁构成的300~500空方的鱼礁能够保护附着在其中的鱼卵不受外界因素的侵扰,极大地提高了岩礁性、洄游性鱼类及头足类卵的成活率,而且还能保护它们的仔稚鱼在其中成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17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川陕哲罗鲑苗种人工培育驯养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池塘养殖刺参饵料投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