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烫金与珠光混合叠加印花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69391.1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4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杨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00 | 分类号: | D06P1/00;D06P5/00;D06P1/52;D06P1/4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珠光 印花工艺 烘干 叠加 叠印 立体效果 水洗牢度 烫金工艺 外观变化 珠光印花 下压辊 上胶 压膜 预烘 布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烫金与珠光混合叠加印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将布料上胶,得A品;B、将A品预烘烘干,得B品;C、将B品在温度为130‑150℃、压力为2‑3MPa下压辊压膜,得C品;D、将C品膜布分离,得D品;E、将D品珠光叠印,得E品;F、将E品烘干,得成品。本发明结合烫金工艺和珠光印花工艺,使得制得的产品兼具膜的整体性及光泽,又具有珠光的立体效果,且水洗牢度佳,外观变化度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花工艺,特别是一种烫金与珠光混合叠加印花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烫金工艺只是将不同色的膜通过胶水载体,转移到织物上使织物具有一定的膜的金属光泽,或者金属光泽花型效果,其外观是平整一体的,比较呆板,不具“活”性特点。而现有的珠光印花通过不同大小的颗粒或者闪片的形式,将花型体现在织物上,其通过点堆或者散布来表现效果,虽立体活性优异,但整体性、光泽性不足。因此现有的烫金工艺,存在制得的产品外观平整一体、比较呆板、不具“活”性特点的问题,现有的珠光印花工艺,存在制得的产品整体性和光泽性不足的问题;另外还存在水洗牢度和外观变化度不太理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烫金与珠光混合叠加印花工艺。本发明结合烫金工艺和珠光印花工艺,使得制得的产品兼具膜的整体性及光泽,又具有珠光的立体效果,且水洗牢度佳,外观变化度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烫金与珠光混合叠加印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布料上胶,得A品;
B、将A品预烘烘干,得B品;
C、将B品在温度为130-150℃、压力为2-3MPa下压辊压膜,得C品;
D、将C品膜布分离,得D品;
E、将D品珠光叠印,得E品;
F、将E品烘干,得成品。
前述的烫金与珠光混合叠加印花工艺中,所述步骤A中,上胶采用的上胶胶水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101胶水50份,助溶剂25-30份,催化剂20-25份,交联剂0.5-1.0份。
前述的烫金与珠光混合叠加印花工艺中,所述步骤A中,上胶采用的上胶胶水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101胶水50份,助溶剂26份,催化剂22份,交联剂0.8份。
前述的烫金与珠光混合叠加印花工艺中,所述步骤B为,将A品在烘房内预烘烘干,烘干温度为60-80℃,烘干时间为20-30s,得B品。
前述的烫金与珠光混合叠加印花工艺中,所述步骤B为,将A品在烘房内预烘烘干,烘干温度为70℃,烘干时间为25s,得B品。
前述的烫金与珠光混合叠加印花工艺中,所述步骤E为,将D品珠光叠印,其中采用的刮刀角度为30-45°,压力为0.1-0.3MPa,刀口厚度为0.3mm,刀口宽度为6cm,得E品。
前述的烫金与珠光混合叠加印花工艺中,所述步骤E中,采用的珠光胶水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P90胶水50份、助溶剂40-45份、PU色浆0.5-5.0份、325目-600目珠光粉0.5-5.0份。
前述的烫金与珠光混合叠加印花工艺中,所述步骤E中,采用的珠光胶水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P90胶水50份、助溶剂42份、PU色浆2.5份、325目-600目珠光粉3份。
前述的烫金与珠光混合叠加印花工艺中,所述步骤F为,将E品烘干,烘干温度为70-100℃,烘干时间为20-30s,得成品。
前述的烫金与珠光混合叠加印花工艺中,所述步骤F为,将E品烘干,烘干温度为90℃,烘干时间为25s,得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93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分子发泡PU合成革
- 下一篇:一种改性棉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