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鸭瘟病毒的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68008.0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4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胡美容;林德锐;齐冬梅;郑铁锁;李嘉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7/00 | 分类号: | C12N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356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瘟病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鸭瘟病毒的培养方法,属于病毒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以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作为鸭瘟病毒宿主,采用逐步驯化的方式,通过超剂量接毒、细胞液中添加鸡胚尿囊液、逐代盲传的方式,使鸭瘟病毒适应DF‑1细胞系并产生细胞病变。本发明的鸭瘟病毒培养方法操作简单,DF‑1细胞系培养鸭瘟病毒生长良好,病毒含量达107.4~108.0 TCID50/ml,较CEF细胞培养的病毒含量提高0.25‑0.75个滴度,避免了CEF细胞培养病毒存在外源病毒污染的安全隐患,并且由于DF‑1细胞建库后,对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供了保证,随用随取,省时省力,工艺放大更简单易行,极大地降低了鸭瘟病毒培养过程中的生产成本,能够取得提高安全性和降低成本的双赢,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病毒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以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为宿主培养鸭瘟病毒的方法。
背景技术
鸭瘟(Duck Plague,DP),是由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引起的鸭、鹅及多种雁目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DPV传播迅速,流行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养鸭业的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鸭群接种鸭瘟病毒疫苗是防制鸭瘟的有效措施之一,生产鸭瘟病毒疫苗需要培养大量的鸭瘟病毒液。我国目前繁殖鸭瘟病毒所用的细胞为鸡胚成纤维原代细胞(CEF)。虽然国家已规定所使用的鸡胚必须来源于SPF鸡群,但是由于检测的滞后性及饲养环境的复杂性,使得生产鸭瘟用CEF细胞存在外源病毒污染的安全隐患;另外,生产时要用大量鸡胚,劳动强度大,同时也加大了CEF细胞被污染的可能性。目前已有报道表明鸡肝癌细胞系可作为鸭瘟病毒的宿主细胞,但是鸡肝癌细胞极不易培养,增加了鸭瘟病毒培养的生产成本,并且由于鸡肝癌细胞具有致癌性,不能用于活疫苗的生产。
DF-1细胞是一种可传代的鸡成纤维细胞系,来源于ELL鸡胚胎,该细胞在形态上呈纤维状。DF-1细胞系是一种稳定的、无肿瘤基因、自发无限增殖的细胞系。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马立克氏病毒、新城疫病毒均能在DF-1细胞上生长良好,但常见的鸭瘟病毒株无法直接在DF-1细胞上生长并产生细胞病变,目前没有DF-1细胞系培养鸭瘟病毒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无外源病毒污染、操作简便、成本低、细胞原料易获得的鸭瘟病毒的培养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DF-1细胞在生产鸭瘟病毒液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DF-1细胞生长的鸭瘟病毒及其驯化方法。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鸭瘟病毒的培养方法,是采用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培养鸭瘟病毒。
具体地,本发明的鸭瘟病毒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超剂量鸭瘟病毒液接种DF-1细胞;
(2)接毒后5-10日收获细胞液,反复冻融后按照步骤(1)再次接种DF-1细胞,如此盲传多代,至接种后120小时内CPE达75%以上时收获病毒液;
(3)收获的病毒液冻融后按照与DF-1细胞液0.5%-10%的体积比接种于DF-1细胞,培养。
其中,步骤(1)所述超剂量为不低于106.5TCID50/ml的病毒液按照与DF-1细胞液体积比的3%-12%接种量。
所述病毒液为CEF细胞培养的鸭瘟病毒液。
本发明的鸭瘟病毒的培养方法中,优选地,可设立空白对照组,处理方式为以CEF细胞液为接种源来接种DF-1细胞,若空白对照组整个培养过程均为阴性(每次盲传接种后5-10日均无CPE),则培养方法可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80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