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的塔架自动调索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66395.4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4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韩洪举;郭吉平;张基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14;E01D19/16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郑隽;吴婷 |
地址: |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塔架 偏移 激光测距传感器 监测中心 偏移距离 数据信息 实时动态采集 千斤顶 控制中心 钢绞线 索系统 张拉 数据信息传送 修正 泵站系统 进油油路 信号连接 并运算 阈值时 供油 预设 存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的塔架自动调索系统,其包括激光测距传感器,其适于实时动态采集塔架偏移距离的数据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信息传送至监测中心,监测中心接收所述数据信息,存储并运算处理,与预设的塔架偏移阈值相比较;控制中心,其与所述监测中心信号连接,当塔架偏移距离大于所述塔架偏移阈值时,所述控制中心接收信号,控制泵站系统开启,调索千斤顶的进油油路开启,调索千斤顶供油对钢绞线进行张拉,直至修正塔架偏移。该技术方案可以实时动态采集塔架偏移距离的数据信息,并自动对钢绞线进行张拉修正塔架偏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塔架偏移动态观测系统,尤其是一种基于激光测 距传感器的塔架自动调索系统。
背景技术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桥梁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陆续修建了大 量的拱桥。混凝土拱桥最早应用于我国的铁路桥梁建设之中,1966 年修建的主跨150m的丰沙县永定河7号桥是当时国内最大跨度的 混凝土拱桥。我国对于混凝土拱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工方法的优 化方面。伴随无支架缆索吊装法、少支架施工法、悬臂施工法、转 体施工法、同步提升法、劲性骨架施工法等施工方法的相继出现, 混凝土拱桥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7年,我国首次采用挂篮悬臂浇 筑技术建成了150m的混凝土拱桥——白沙沟1#桥。然而,采用挂 篮悬臂浇筑施工方法浇筑拱圈混凝土时,其塔架偏移的动态测量与 纠偏、扣索(锚索)连续预紧是施工难点及重点控制性工艺。采用 普通施工方法不具备对塔架偏移量与各索力实际受力等数据的自 动采集,全凭人工控制,误差大,风险高。
一般混凝土拱桥施工拱圈浇注时,其塔架的偏移都是通过全站仪 或GPS定位系统,利用人工调整扣索及锚索的索力、千斤顶行程、缆 风绳辅助进行纠偏,施工过程用前卡式千斤顶将扣索及锚索钢绞线单 根预紧,然后用大吨位千斤顶整体调索,需同时满足拱圈线形及塔架 稳定,主要靠人工观测与记录,此方法缺陷如下:
1)沙陀特大桥拱圈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 中,由于混凝土重量的增加,其塔架会沿轴线往桥中倾斜,如果监控 与观测措施不当,塔架具有失稳风险,造成严重的安全质量事故。
2)由于扣索(锚索)使用的钢绞线采用前卡式千斤顶单根预紧, 千斤顶行程短,由于钢绞线很多且较长,需要对千斤顶进行多次倒张, 才能够满足预紧,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高空作业,增加安全风 险,单根预紧时由于各钢绞线先后预紧受力不一致,导致钢绞线受力 不均匀,实际不能满足各钢绞线相同预紧力,在锚固过程中存在风险。
3)施工工期长、施工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时动态采集塔架偏移距离的数 据信息,并自动对钢绞线进行张拉修正塔架偏移的一种基于激光测距 传感器的塔架自动调索系统。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的塔架自动调索系 统,其包括:
-激光测距传感器,其适于实时动态采集塔架偏移距离的数据信 息,并将所述数据信息传送至监测中心,监测中心接收所述数据信息, 存储并运算处理,与预设的塔架偏移阈值相比较;
-控制中心,其与所述监测中心信号连接,当塔架偏移距离大于 所述塔架偏移阈值时,所述控制中心接收信号,控制泵站系统开启, 调索千斤顶的进油油路开启,调索千斤顶供油对钢绞线进行张拉,直 至修正塔架偏移。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的塔架自动调索系统, 其中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设置于塔架立柱的一侧,通过发射镜头将可 见激光射向所述塔架立柱,经过所述塔架立柱反射的激光光束,通过 接收镜头,被PSD元件接收,并通过模拟和数字电路处理,微处理器 分析,计算出塔架偏移输出值。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的塔架自动调索系统, 其中每一个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各分别对应一个编号,并通过无线数 据传输方式与所述监测中心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63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超声波位移传感器的塔架自动调索系统
- 下一篇:预制立柱拼装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