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梯级利用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63670.7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4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苏煜;杨凤雷;乔旭;宋利;李方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超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H02J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23007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梯级利用 双电源转换装置 接触器 充电器 蓄电池使用寿命 电能管理装置 电网发生故障 智能充放电 资源再利用 电池容量 电动汽车 电能供应 动力电池 实时监测 输出装置 输入装置 数据实现 应急供电 自动切换 回收 逆变器 储能 抢修 停电 节能 应急 监测 能源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电池梯级利用设备,包括:输入装置、双电源转换装置、逆变器、充电器、蓄电池、输出装置和电能管理装置,所述双电源转换装置包括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所述蓄电池为电动汽车的回收蓄电池。本发明提供的蓄电池梯级利用设备,能够实时监测蓄电池的电池容量,并基于监测的数据实现对回收动力电池进行智能充放电,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可实现资源再利用,避免能源浪费,防止环境污染。同时,当电网发生故障或停电,实现自动切换应急供电,保证短时间电能供应,给用电抢修提供时间,从而完成储能、节能、应急的多功能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梯级利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梯级利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和销量居世界第一,两年后,动力电池将由于续航能力降低,大批量更换。考虑到动力电池当中含有锂、镍、钴等稀有金属,以及有毒有害的电解质和其他化学材料,如果不能进行妥当的回收利用,不但会造成极大的稀有金属资源浪费,而且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与创造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经济背道而驰。
一般而言,当动力电池使用一段时间或循环一定次数之后,其容量或功率特性衰退较为明显,无法满足车用要求,需要从汽车市场退役。但是,退役的动力电池仍然潜藏巨大的剩余价值,其容量和功率仍然可以满足多种储能场合的需求。
因此,开展梯级利用技术研究,充分发挥动力电池的剩余价值,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蓄电池梯级利用设备,该设备将电动汽车使用过的电池回收利用,将其作为用电负荷的备用电源,实现蓄电池的回收利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电池梯级利用设备,包括:输入装置、双电源转换装置、逆变器、充电器、蓄电池、输出装置和电能管理装置,所述双电源转换装置包括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所述蓄电池为电动汽车的回收蓄电池,所述输入装置用于输入电网双路市电,并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器与所述输出装置连接;所述充电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输入装置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的节点上,另一端与所述蓄电池和所述逆变器连接;所述逆变器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器与所述输出装置连接;所述电能管理装置与所述蓄电池连接,用于对所述蓄电池的状态信息进行监测,在监测到所述蓄电池的电池容量低于预设容量时,对最小容量的电池进行预设次数的充放电,以提升所述蓄电池的容量;其中,当市电处于正常状态时,通过所述输入装置输入的市电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器输送给所述输出装置,以对负载进行供电,以及通过所述充电器对所述蓄电池进行充电;当市电处于异常状态时,所述蓄电池存储的电能通过所述逆变器逆变后,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器输送给所述输出装置,以对负载进行供电。
可选地,所述异常状态是指所述市电的电压超过或者低于额定输入电压的预设比例。
可选地,所述预设比例为15%~20%。
可选地,所述电能管理装置还用于,将监测的蓄电池的状态信息通过预设的通讯接口发送给监控器和上位机。
可选地,所述预设的通讯接口为RS485接口或者CAN接口。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梯级利用设备,能够实时监测蓄电池的电池容量,并基于监测的数据实现对回收动力电池进行智能充放电,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可实现资源再利用,避免能源浪费,防止环境污染。同时,当电网发生故障或停电,实现自动切换应急供电,保证短时间电能供应,给用电抢修提供时间,从而完成储能、节能、应急的多功能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梯级利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超,未经李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36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