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振动冲击数据记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55478.3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2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兴;杨永友;底青云;王自力;陈文轩;张天信;洪林峰;谢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2/02 | 分类号: | G06F12/02;G06F12/08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10002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格式数据 存储处理 采样率 数据记录 振动冲击 输出采样率 存储模块 缓存步骤 抽样 井下 内存 分析 缓存 数据存储量 振动和冲击 冲击事件 连续存储 模拟数据 模数转换 数据存储 数据特性 | ||
1.一种井下振动冲击数据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以f1采样率对传感器输出的模拟数据进行模数转换,输出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同时对所述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进行抽样存储处理和分析存储处理;
其中抽样存储处理包括:
S2,对所述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进行抽样,并输出采样率为f2的数字格式数据;
S3,对采样率为f2的数字格式数据再进行抽样,输出采样率为f3的数字格式数据,重复抽样步骤,输出采样率为fn的数字格式数据;
S4,将所述采样率为fn的数字格式数据连续存储至存储模块;
S5,对所述采样率为f1至fn-1的数字格式数据进行间断存储,其中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存储时间长度为t1,采样率为f2的数字格式数据存储时间长度为t2,采样率为fn-1的数字格式数据存储时间长度为tn-1,有t1<t2<tn-1;
其中分析存储处理包括:
S6,将述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缓存至内存中;
S7,对当前内存中缓存的所述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当前的冲击状况;
S8,对所述冲击状况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发生冲击事件,如果发生了冲击事件,则执行步骤S9;如果未发生冲击事件,则直接回到步骤S6;
S9,将当前内存中的数据存储至存储模块,然后回到步骤S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10,在数据存储完成后,使用专门的数据读出程序读出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模数转换通过24位高速模数转换器实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f1=10KHz,f2=1KHz。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进行抽样前还要进行抗混叠滤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混叠滤波的截止频率为0.5*f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状况包括冲击量大小和冲击发生的时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是否发生冲击事件方法为冲击量的大小是否大于阈值A。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数据的模式为:先进先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为高温大容量flash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547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