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保温墙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50399.3 | 申请日: | 201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4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虎;艾万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76 |
代理公司: | 31253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板 插接条 底板 分隔机构 压板 保温墙板 矩形结构 插接槽 插入式 分隔板 支撑板 盖板 一体成型的 保温性能 侧板顶部 抗震性能 垂直的 盖板盖 制备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建筑保温墙板,包括底板、侧板、盖板和分隔机构;端面为矩形结构的底板上设有一圈第一插接条,侧板垂直的固定在底板上,使第一插接条插入式的设置在侧板底部的第一插接槽中,分隔机构设置在侧板中,端面为矩形结构的盖板上设有一圈第二插接条,盖板盖设在侧板上,使第二插接条插入式的设置在侧板顶部的第二插接槽中;侧板由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一体成型的制备而成,第一侧板的长度大于第二侧板的长度;分隔机构包括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三压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本发明提高了强度和稳定性,抗震性能好,同时增强了保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墙板,特别涉及一种预制式的建筑保温墙板。
背景技术
随着绿色、节能环保概念逐步为社会所接受,装配式混凝土墙体正在社会上推广,现有的装配式混凝土墙体结构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样式各异。现有的装配式混凝土墙体结构大多采用“三明治”夹心保温外墙板,该产品可以实现承重墙体、保温材料、外保护层一体化预制和安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是该产品在保温材料施工过程中防火方面存在着不足,同时过重的外保护层增加了建筑的重载荷,并增大了成本。
专利CN201711439196.4公开了一种配式保温、防火、饰面一体化预制墙板,它包括有一块钢筋混凝土墙板,在钢筋混凝土墙板的上表面涂有一层4-6mm厚的聚合物干混粘结砂浆层,在干混粘结砂浆层上表面均布有防火保温条,在防火保温条两侧的干混砂浆上面粘固有一层敷面EPS板,在敷面EPS板上面有一层耐碱网格布,在网格布与敷面EPS板和防火保温条之间填充聚合物抹面砂浆,在抹面砂浆上面涂覆有一层封底腻子,在封底腻子上表面喷涂有一层色彩层,在色彩层上面均布有罩面剂层。钢筋混凝土墙板是一种剪力墙板或普通外挂板。。
专利CN201320372152.5公开了一种建筑物节能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复合墙板,属于建筑装饰材料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建筑模式存在施工周期长、工艺复杂、无法实现节能、保温、隔热和装饰功能的一体化的问题。建筑物节能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复合墙板包括面层、周边封条、底部背衬和聚氨酯发泡,所述面层和底部背衬上下对应设置,面层和底部背衬的四周通过周边封条围合,面层、周边封条和底部背衬构成腔室,聚氨酯发泡填充在腔室内。本实用新型将节能、保温、隔热、防火和装饰功能集为一体,缩短了施工周期,简化了工艺过程,提高了安全性,同时还降低了施工成本。
但是,上述的墙板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不佳,保温效果无法仍然有待增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建筑保温墙板,提高了强度和稳定性,抗震性能好,同时增强了保温性能。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建筑保温墙板,包括底板、侧板、盖板和分隔机构;
端面为矩形结构的底板上设有一圈第一插接条,侧板垂直的固定在底板上,使第一插接条插入式的设置在侧板底部的第一插接槽中,分隔机构设置在侧板中,端面为矩形结构的盖板上设有一圈第二插接条,盖板盖设在侧板上,使第二插接条插入式的设置在侧板顶部的第二插接槽中;
侧板由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一体成型的制备而成,第一侧板的长度大于第二侧板的长度;
分隔机构包括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三压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底板上相互平行的设有两个第一卡条,第一卡条的长度与第一侧板的长度相同、且第一卡条与第一侧板平行设置,第二侧板的内壁上与第一卡条对应的设有两个第二卡条,第二卡条的高度小于第二侧板的高度,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的底部分别插入固定在两个第一卡条中,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的侧壁分别插入固定在两个第二卡条中,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将侧板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第一空腔的宽度L1等于第三空腔的宽度L3,第一空腔的宽度L1小于第二空腔的宽度L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03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