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给水泵最小流量再循环阀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39007.3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10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高林;李卫东;薛建中;侯玉婷;王明坤;郇庆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9/22 | 分类号: | F04B49/22;F04B4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泵 最小 流量 再循环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给水泵最小流量再循环阀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驱动给水泵的调节装置(1),与调节装置(1)连接的给水泵的驱动设备(2),通过转轴(3)与给水泵的驱动设备(2)连接的变转速给水泵(4),安装在变转速给水泵(4)入口处的入口压力传感器(5),安装在变转速给水泵(4)出口处的出口温度传感器(6),与入口压力传感器(5)连接的用于根据水和水蒸气物性计算入口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的饱和温度模块(7),与出口温度传感器(6)连接的最小流量保护再循环控制器(8),饱和温度模块(7)连接最小流量保护再循环控制器(8),用于将饱和温度送入最小流量保护再循环控制器(8),最小流量保护再循环控制器(8)用于比较出口温度传感器(6)输出的出口温度与饱和温度模块(7)输出的泵入口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还包括与最小流量保护再循环控制器(8)以及变转速给水泵(4)出口管路连接的给水泵最小流量再循环阀(9),当出口温度传感器(6)输出的出口温度与饱和温度模块(7)输出的泵入口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偏差低于预设值时,最小流量保护再循环控制器(8)开启给水泵最小流量再循环阀(9),将一部分水工质从变转速给水泵(4)的出口管道送回变转速给水泵(4)的上游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泵最小流量再循环阀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变转速给水泵(4)入口处压力与出口温度信号的测量为基础,从变转速给水泵(4)的最小流量保护原理出发,通过比较变转速给水泵(4)出口温度与入口压力对应饱和温度的偏差大小来实现最小流量阀开度的控制;最小流量保护再循环控制器(8)利用比例、积分与微分作用,始终保证变转速给水泵(4)出口温度与入口压力对应饱和温度的偏差小于预设的保护裕度及控制误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泵最小流量再循环阀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不设置最小流量绝对值限制,利用变转速给水泵(4)工作原理,通过比较变转速给水泵(4)出口温度与入口压力对应饱和温度的偏差大小,在变转速条件下同时避免变转速给水泵(4)做功或混入高温密封水引起的汽蚀风险,并自动适应变转速给水泵(4)转速变化,无需在降低负荷时过早开启最小流量再循环阀(9),从而缓解机组深度调峰时为给水系统稳定性和最小流量再循环阀(9)的寿命产生的损害。
4.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给水泵最小流量再循环阀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给水泵的调节装置(1)调节给水泵的驱动设备(2)的功率,通过转轴(3)带动变转速给水泵(4),通过改变转速实现给水流量的控制;变转速给水泵(4)从上游吸入工质,经变转速给水泵(4)送工质给下游系统使用,入口压力传感器(5)测量到的入口压力信号送入饱和温度模块(7),用于根据水和水蒸气物性计算入口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该饱和温度模块(7)输出的饱和温度连同出口温度传感器(6)输出的出口温度信号被同时送入最小流量保护再循环控制器(8),控制出口温度传感器(6)输出的出口温度低于饱和温度模块(7)输出的泵入口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当二者偏差低于预设值时,最小流量保护再循环控制器(8)开启给水泵最小流量再循环阀(9),将一部分水工质从变转速给水泵(4)的出口管道送回变转速给水泵(4)的上游管道,给水流量降低,机组会自动开大调节装置(1)进而提高变转速给水泵(4)的转速和泵送的流量,这样变转速给水泵(4)的工作流量增大,效率增加,工作点进一步远离汽蚀风险,从而自适应转速变化实现泵的保护,并避免不必要的旁路流量造成的经济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900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