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6800.8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7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卢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超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316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禁系统 人脸图像采集模块 人脸识别 手动输入模块 信号连接 红外线感应器 键盘输入模块 红外线探头 距离感应器 指纹采集器 中央处理器 照明灯 门体 门锁驱动模块 指纹储存模块 控制器信号 报警器 储存模块 制造成本 控制器 前侧壁 人像 | ||
本发明涉及门禁系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包括人脸图像采集模块、手动输入模块和门体,所述人脸图像采集模块和手动输入模块共同信号连接有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信号连接有人像储存模块、指纹储存模块、报警器以及门锁驱动模块,人脸图像采集模块包括距离感应器、红外线探头和照明灯,人脸图像采集模块包括距离感应器、红外线探头和照明灯共同信号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信号连接有红外线感应器,手动输入模块博包括指纹采集器和键盘输入模块,指纹采集器、键盘输入模块和红外线感应器均设置在门体的前侧壁上。该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降低了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记住的口令也越来越多,像银行卡密码、邮箱密码、QQ密码之类,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些密码也很容易就被遗忘,从而爆发“口令危机”。这时信息安全就展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了,而身份识别作为保证信息安全的必要前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根据每个人独有的可以采样和测量的生物学特征和行为学特征而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由于生物特征不像各种证件类持有物那样容易窃取,也不像密码、口令那么容易遗忘或破解,所以在身份识别上体现了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在国际上被广泛研究。
综合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特点,考虑人们对信息安全方面的需求,人脸识别技术比较符合人们的要求,人脸识别的准确性虽然不如虹膜、指纹等的识别,但是由于其直观性和无侵害性而最为人们所接受。
门禁系统是在智能建筑领域,意为Access Control System,简称ACS。指“门”的禁止权限,是对“门的戒备防范。这里的“门”,广义来说,包括能够通行的各种通道,包括人通行的门,车辆通行的门等。因此,门禁就包括了车辆门禁。在车场管理应用中,车辆门禁是车辆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以收取停车费为目的,主要是管理车辆进出权限。
出入口门禁安全管理系统是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集微机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它涉及电子,机械,光学,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等诸多新技术。它是解决重要部门出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适用各种机要部门,如银行、宾馆、车场管理、机房、军械库、机要室、办公间,智能化小区,工厂等。
门禁系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门道及钥匙管理,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出入管理系统。它在工作环境安全、人事考勤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在安防设备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生物识别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生物识别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更是发展迅速。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是人脸识别技术中的一种重要应用场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大多数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是基于PC机的,这具有成本较高缺陷。为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具备制造成本高等优点,解决了现在市面上的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制造成本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包括人脸图像采集模块、手动输入模块和门体,所述人脸图像采集模块和手动输入模块共同信号连接有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信号连接有人像储存模块、指纹储存模块、报警器以及门锁驱动模块。
优选的,所述人脸图像采集模块包括距离感应器、红外线探头和照明灯,所述人脸图像采集模块包括距离感应器、红外线探头和照明灯共同信号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有红外线感应器。
优选的,所述手动输入模块博包括指纹采集器和键盘输入模块,所述指纹采集器、键盘输入模块和红外线感应器均设置在门体的前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超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超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68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