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车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1324.0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7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贺银波;金建培;陆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点睛创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1/16 | 分类号: | F21S41/16;F21S41/20;F21S41/25;F21W10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长转换系统 激光光源 望远系统 激光 光路 车灯系统 对齐 灯光通过 贵重器件 激光效率 激光转换 外观设计 制造成本 模块化 便携 整车 反射 照射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激光车灯系统,包括:激光光源、波长转换系统和光路望远系统;所述激光光源对齐所述波长转换系统,用于发出激光至所述波长转换系统;所述波长转换系统对齐所述光路望远系统,用于接收所述激光并将所述激光转换为灯光通过所述光路望远系统照射至路面。本发明不使用DMD芯片,不需要反射,激光效率提高,结构简单,没有贵重器件,制造成本低廉,结构紧凑,体积便携,方便做成模块化,便于整车的外观设计,解决了目前激光光源效率不高、造价高昂和体积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车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出行的普通代步工具汽车也日益的增长,随之而来的安全保障问题也更加突出,传统车灯一般包括光源和反射罩等元件,通过反射罩的反射,将光源发出的光反射至车体外,从而实现照明。而传统光源光学扩展量大不易设计成射程远,均匀性高的车灯,这给夜晚出行的人员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一些照明条件不好的路段,这时需要的远光照射距离要更远。而传统的光源光学扩展量大,不易设计成远距离照射系统。传统的车灯从启动到稳定时间比较长不能瞬间启动,而新型光源激光类似点光源,光学扩展量小很容易设计成超远距离的光学系统,瞬间启动,瞬间关闭增加了汽车操作人员的反应时间,给夜晚出行的人员增加了安全保障。
另外传统光源的汽车车灯发散角比较大,远光灯时很容易造成对面来车的视觉盲区,容易引发事故。而激光光源是单向光源可以很好的控制光源的发散角度,减弱了给对面来车的影响。
因此,设计一种既照射距离远,发散角又小的车灯系统,是车灯行业的必然要求。
目前也有些专利是利用激光做为车灯,其实际使用价值不高,是利用德州仪器的DMD做为反射器件,将光源的光采用投影的方式反射到地面上。其主要原理利用蓝色激光激发投射式荧光色轮,然后打到DMD上形成反射,最后打到地面,其缺点有:1、透射式荧光轮效率不高,激光强度大时,容易烧毁。2、要多用一些贵重器件比如德州仪器的DMD芯片,3、控制色轮和DMD芯片还需要增加驱动电子装置,不利于降低成本,4、体积笨重,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器件导致体积笨重,占有空间很大,这会显得车灯位置要预留很大的空间,不利于整车的外观设计。
因此,目前激光光源效率不高、造价高昂和体积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车灯系统,用于解决目前激光光源效率不高、造价高昂和体积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激光车灯系统,包括:激光光源、波长转换系统和光路望远系统;
所述激光光源对齐所述波长转换系统,用于发出激光至所述波长转换系统;
所述波长转换系统对齐所述光路望远系统,用于接收所述激光并将所述激光转换为灯光通过所述光路望远系统照射至路面。
优选地,所述波长转换系统含有将短波长转换成绿光或红光的分子或晶体,用于将接收到的蓝色的所述激光转换为绿光或红光。
优选地,所述波长转换系统具体为荧光粉或发光陶瓷或单晶激发材料。
优选地,所述光路望远系统具体由透镜组成。
优选地,所述激光光源与所述波长转换系统之间还设置有激光准直系统,所述激光准直系统用于将所述激光光源发出的所述激光转换为平行的所述激光。
优选地,所述激光准直系统具体为与所述激光光源一一对齐的平凸透镜。
优选地,所述激光光源与所述波长转换系统之间还设置有激光汇聚系统,所述激光汇聚系统用于将所述激光汇聚到所述波长转换系统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激光汇聚系统具体由透镜组成。
优选地,所述激光光源为蓝色激光光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点睛创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点睛创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13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