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力扰动法的线路故障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0007.7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2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于辉;李富云;王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故障指示器 电网线路 故障定位 故障报警信号 扰动信号 扰动法 装置及系统 线路故障 单相接地故障 信号发生装置 判断结果 双向通信 主机接收 有效地 误报 预设 申请 主机 判定 采集 发送 传输 检测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电力扰动法的故障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信号发生装置向电网线路传输扰动信号;故障指示器采集电网线路中的扰动信号,并计算扰动信号波形的幅值;故障指示器判断幅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故障指示器判定该故障指示器对应的电网线路中存在单相接地故障,并产生故障报警信号;故障指示器将故障报警信号通过GPRS双向通信发送至主机;主机接收故障报警信号,并进行故障定位。本申请提供的基于电力扰动法的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在进行故障定位时,无需检测电网线路中的电压或者电流,有效地避免了因电网线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波动而产生误报的情况,提高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电力扰动法的线路故障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网线路是指在发电厂、变电站和电力用户之间传送电能的线路,是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网线路运行的过程中,单相接地故障出现的概率最高,占80%以上。为了提高电网线路供电性能的可靠性,目前运行的10KV~35KV电网线路通常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各相间的电压大小和相位保持不变,三相系统的平衡没有遭到破坏,因此,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短时间内仍可以运行。但是,为了防止单相接地故障进一步扩大,从而造成相间短路,甚至引发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瘫痪,快速、准确地进行故障定位变得越来越有必要。
现有的线路故障定位方法通常利用故障指示器进行故障定位。故障指示器安装在电网线路中,用于实时检测电网线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当故障指示器检测到电网线路中的电压或者电流出现突变时,即判断电网线路中出现单相接地故障,并通过故障指示器进行故障定位。
但是,发明人在本申请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由于电网线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存在较大的波动,现有的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在进行故障定位时,故障指示器通常将上述波动判定为电压或者电流的突变,导致故障指示器经常发生误报,提高了故障指示器的误报率,从而降低了线路故障定位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电力扰动法的故障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故障定位方法中故障指示器误报率高和线路故障定位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电力扰动法的故障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基于电力扰动法的故障定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故障指示器、信号发生装置和主机;
所述故障指示器和所述信号发生装置均与电网线路连接,所述故障指示器与所述主机通过GPRS双向通信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信号发生装置向电网线路传输扰动信号;
所述故障指示器采集电网线路中的扰动信号,并获取所述扰动信号的波形;
所述故障指示器根据全周傅氏算法,计算所述扰动信号波形的幅值;
所述故障指示器判断所述幅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故障指示器判定该故障指示器对应的电网线路中存在单相接地故障,并产生故障报警信号;
所述故障指示器将所述故障报警信号通过GPRS双向通信发送至主机;
所述主机接收所述故障报警信号,并进行故障定位。
优选地,在所述故障指示器采集电网线路中的扰动信号,并获取所述扰动信号的波形之后,还包括:
所述故障指示器根据预设的检测周期,将所述波形分为多个波形组;
所述故障指示器分别将所述相邻两个波形组进行互减,并得到上下对称的两组扰动信号数据;
所述故障指示器将所述两组扰动信号数据再次进行互减,得到两倍扰动信号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00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