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虚拟模型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20226.7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5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常元章;乔慧;李颖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9/00 | 分类号: | G06T19/00;G06T19/20;G06F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泽;刘芳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虚拟 模型 处理 方法 装置 设备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虚拟模型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处理请求,所述处理请求包括:待处理的虚拟模型的第一标识和目标对象的信息;在AR场景下,根据所述处理请求,在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虚拟模型中建立与所述目标对象的信息对应的虚拟对象,以对所述待处理的虚拟模型进行处理。该方案实现了实时根据用户的处理请求对AR场景下的虚拟模型进行处理。实现了AR场景下虚拟模型的个性化定制,丰富了AR场景下虚拟模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强现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虚拟模型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随着随身电子产品CPU运算能力的提升,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AR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AR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比如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在AR场景下,真实环境和虚拟模型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
但是现有的方案中,AR场景下的虚拟模型一般由三维美术师通过建模软件制作而成,AR用户不能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定制,因此现有的虚拟模型风格比较单一,趣味性一般,而且三维美术师需要较长时间来制作虚拟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虚拟模型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现了实时根据用户的处理请求对AR场景下的虚拟模型进行处理。实现了AR场景下虚拟模型的个性化定制,丰富了AR场景下虚拟模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高了用户体验。作为举例而非限定,本发明可以由一张图片或者多张图片(或者包括用户的视频),生成一个AR场景下的三维虚拟模型。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AR场景的虚拟模型的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处理请求,所述处理请求包括:待处理的虚拟模型的第一标识和目标对象的信息;在AR场景下,根据所述处理请求,在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虚拟模型中建立与所述目标对象的信息对应的虚拟对象,以对所述待处理的虚拟模型进行处理。
可选地,所述目标对象的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标识;则所述根据所述处理请求,在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虚拟模型中建立与所述目标对象的信息对应的虚拟对象,包括:根据所述处理请求,获取当前用户的第一面部表情;在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虚拟模型中建立与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虚拟对象,并将所述第一面部表情映射至所述虚拟对象的面部。
可选地,还包括:获取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一肢体动作;将所述第一肢体动作映射至所述虚拟对象,以驱动所述虚拟对象执行所述第一肢体动作。
可选地,所述目标对象的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标识和图像信息;则所述根据所述处理请求,在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虚拟模型中建立与所述目标对象的信息对应的虚拟对象,包括:根据所述处理请求,获取所述图像信息中与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目标对象特征;在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虚拟模型中建立与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虚拟对象,并将所述目标对象特征映射至所述虚拟对象上。
可选地,所述目标对象特征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面部表情,所述目标对象的肢体动作,所述目标对象的运动轨迹、所述目标对象的大小,所述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AR场景的虚拟模型的处理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处理请求,所述处理请求包括:待处理的虚拟模型的第一标识和目标对象的信息;建立模块,用于在AR场景下,根据所述处理请求,在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虚拟模型中建立与所述目标对象的信息对应的虚拟对象,以对所述待处理的虚拟模型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02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