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碳负极材料中间体外部致密包覆方法及包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15173.X | 申请日: | 2018-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7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武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5;B01J19/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 |
| 地址: | 03700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极 材料 中间体 外部 致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碳负极材料中间体外部致密包覆装置,包括两根水平平行布置的转轴和滚动安装在所述转轴前后两端的立柱,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缠绕轮和从动齿轮一;所述立柱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所述从动齿轮一啮合连接的主动齿轮;所述缠绕轮上缠绕有拉绳。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硅碳负极材料中间体外部致密包覆方法及包覆装置能够实现快速、均匀的将沥青包覆在硅碳负极材料中间体表面,保证不会出现沥青结块的问题,包覆均匀、包覆效果好,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碳负极材料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碳负极材料中间体外部致密包覆方法及包覆装置。
背景技术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等关键指标。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实际应用中对续航里程要求的不断提高,动力电池相关材料也向着提供更高能量密度的方向发展。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石墨负极已经无法满足现有需求,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成为企业追逐的新热点。硅碳负极材料由于具有丰富的储量和超高的理论比容量正逐渐成为电池企业和锂电材料商改善负极的最优先选择,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
目前,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过程中,对经过冷等静压压制的块体进行破碎并分级后得到第二中间产物需要将其置于固相反应器内进行包覆得到第三中间产物。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包覆用的有机碳前驱体一般为沥青,传统的包覆方法是将第二中间产物得到的颗粒粉末和沥青溶液倒入反应器内进行混合搅拌,由于沥青粘度大,而且反应器内中心部位的温度不高,因此倒入反应器内的沥青溶液容易凝结粘连颗粒形成大块,致使反应器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将大块分开,形成搅拌均匀的第三中间产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硅碳负极材料中间体外部致密包覆方法及包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反应器在包覆硅碳负极材料中间体时需要花费的工作时间较长,而且硅碳负极材料中间体不容易被包覆均匀,沥青也容易凝结成块,包覆效果较差等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快速、均匀的将沥青包覆在硅碳负极材料中间体表面,不会出现沥青结块的问题,包覆均匀、包覆效果好,实用性强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硅碳负极材料中间体外部致密包覆装置,包括两根水平平行布置的转轴和滚动安装在所述转轴前后两端的立柱,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缠绕轮和从动齿轮一;所述立柱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所述从动齿轮一啮合连接的主动齿轮;所述缠绕轮上缠绕有拉绳;
两根所述转轴的正下方通过拉绳悬挂有包覆箱,所述包覆箱内滚动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侧面布置有多个搅拌条,所述搅拌轴和所述搅拌条内布满电加热丝;所述包覆箱上表面内部开设有储液腔,所述包覆箱内侧顶面上布满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沥青喷嘴;所述包覆箱内壁内镶嵌有红外线加热管;所述包覆箱下表面镶嵌有与所述包覆箱内部相接触的密封保温条,所述密封保温条下表面插接有多个连接销,多个所述连接销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
所述包覆箱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感应加热炉,所述感应加热炉通过输液管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输液管上安装有沥青泵;所述包覆箱侧面安装有上料斗,所述上料斗下端安装有与所述包覆箱内部连通的进料管;
所述包覆箱侧面固定安装有机箱,所述搅拌轴一端伸入所述机箱内并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二,所述从动齿轮二侧面啮合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固定安装在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搅拌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机箱内的所述包覆箱侧面上;所述机箱内所述搅拌轴的一端插接有与所述电加热丝电连接的导电杆,所述机箱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导电杆滚动电连接的导电刷,所述机箱侧面安装有与所述导电刷电连接的电流调节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51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