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解小儿拔管后舌后坠的枕头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10279.0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0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赵龙德;王建设;胡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1000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枕头 高度按钮 下部主体 软垫 角度机构 舌后坠 拔管 枕槽 鼻咽通气道 口咽通气道 角度可调 有效地 缓解 并发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解小儿拔管后舌后坠的枕头,其包括上部软垫、下部主体、调节枕头高度按钮、调节枕头倾斜角度机构、枕槽,上部软垫和下部主体相固定,调节枕头高度按钮与调节枕头倾斜角度机构相接,调节枕头高度按钮位于下部主体的一侧,枕槽位于上部软垫的前后两侧。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取代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减少因使用它们而导致的各类并发症,同时简便易行,其高度和角度可调即可适用于各个不同儿童个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枕头,特别是涉及一种缓解小儿拔管后舌后坠的枕头。
背景技术
小儿麻醉恢复期舌后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舌后坠可造成完全或不完全的上呼吸道梗阻,导致患儿缺氧,增加了二次气管插管的机率。临床上常规采取头后仰或头侧位缓解舌后坠,此两种方法虽操作简单,但缓解率较低;放置口咽通气道可有效地缓解舌后坠,但可导致咽部出血,喉痉挛和苏醒期躁动等不良事件。有研究表明,增加咽腔面积提高上呼吸道的通畅程度,而增加枕颈角可增大咽腔面积。嗅物位时可增大枕颈角,从而可使口咽腔的体积可达到仰卧位的1.67倍。我们的前期数据显示通过调整枕后垫的薄枕的高度,可以明显缓解和降低患儿苏醒时的舌后坠情况,目前市面上有预防睡眠打鼾的枕头,但是用于小儿麻醉后可用的、高度可调的枕头还没发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缓解小儿拔管后舌后坠的枕头,其能够有效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取代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减少因使用它们而导致的各类并发症,同时简便易行,其高度和角度可调即可适用于各个不同儿童个体。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缓解小儿拔管后舌后坠的枕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部软垫、下部主体、调节枕头高度按钮、调节枕头倾斜角度机构、枕槽,上部软垫和下部主体相固定,调节枕头高度按钮与调节枕头倾斜角度机构相接,调节枕头高度按钮位于下部主体的一侧,枕槽位于上部软垫的前后两侧。
优选地,所述上部软垫和下部主体的总体高度在3-8cm之间。
优选地,所述调节枕头倾斜角度机构为气囊或升降杆。
优选地,所述下部主体的一侧设有一个斜坡主体。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取代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减少因使用它们而导致的各类并发症,同时简便易行,其高度和角度可调即可适用于各个不同儿童个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斜坡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枕部与斜坡部分的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缓解小儿拔管后舌后坠的枕头包括上部软垫1、下部主体2、调节枕头高度按钮3、调节枕头倾斜角度机构4、枕槽5,上部软垫1和下部主体2相固定,调节枕头高度按钮3与调节枕头倾斜角度机构4相接,调节枕头高度按钮3位于下部主体2的一侧,枕槽5位于上部软垫1的前后两侧。
上部软垫1的形状可根据市面已有的防治打鼾的枕头略作修改,这样方便贴合病人的头部形状。
上部软垫1和下部主体2的总体高度在3-8cm之间,这样进一步增加的枕头的舒适度。
下部主体2的一侧设有一个斜坡主体6,这样可以垫高颈部、背部等,这样增加舒适性,另外防止颈部扥与头部之间落差太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儿童医院,未经南京市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02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避免冠状动脉遮挡的自扩张介入瓣膜支架
- 下一篇:一种足癣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