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三维扫描的服装样板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04200.3 | 申请日: | 201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3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泓;苏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H3/00 | 分类号: | A41H3/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宽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9 | 代理人: | 廖秀玲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三维 扫描 服装 样板 生成 方法 | ||
1.一种基于三维扫描的服装样板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人体三维扫描仪扫描获得三维人体扫描数据,并针对所述三维人体扫描数据,定义人体特征部位及其测量方法来进行人体体型特征描述,同时将个体化服装样板的特殊性分解为样板结构线条的特殊性,得到样板曲线形态;
建立所述人体特征部位的模型,以表达所述人体特征部位形态与所述样板曲线形态之间的关系;
对所述人体特征部位模型进行细分,建立人体特征部位分类模型,将所述人体特征部位进行分档处理,以表达所述人体特征部位形态多样性与个体化样板曲线形态有限性之间的关系,并获得没有松量的服装原型样板;
通过距离松量使所述原型样板转化为成衣样板;
所述人体三维扫描仪包括,动作单元(100),所述动作单元(100)包括升降组件(101)、第一动力组件(102)和第一支架组件(103),所述升降组件(101)穿过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03),且所述升降组件(101)的端部连接有第一动力组件(102);所述升降组件(101)包括传动件(101a)和导向件(101b),两者均为竖直设置,且互相平行,所述第一动力组件(102)的动力输出端朝上并与所述传动件(101a)的下端进行固定,所述传动件(101a)还通过传动组件(104)与减速组件(105)进行连接,形成传动;所述传动组件(104)包括第一配合件(104a)、第二配合件(104b)和传动主轴(104c),所述第一配合件(104a)固定于所述传动件(101a)上,所述第二配合件(104b)固定于所述传动主轴(104c)的其中一端;所述传动主轴(104c)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配合件(104b)与所述第一配合件(104a)互相配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减速组件(105)的输入轴(105a)进行连接,所述减速组件(105)的输出轴(105b)竖直向上并固定有旋转组件(106);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03)上固定有信息获取单元(300);以及,
基座组件(200),所述传动主轴(104c)与所述减速组件(105)设置于所述基座组件(200)的内部;所述第一动力组件(102)连接有第一电线(S-1),所述基座组件(200)内还铺设有第二电线(S-2),所述第一电线(S-1)通过接线机构与所述第二电线(S-2)进行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电线(S-2)外接电源;所述接线机构包括,
盖合组件(500),区分为第一单体(501)和第二单体(502),两者结构相同,互相正对拼接,并通过对接组件(600)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单体(501)包括第一容置件(501a)和第一按压件(501b),所述第一容置件(501a)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第一按压件(501b)的插孔(501a-1),所述第一按压件(501b)插入所述插孔(501a-1),并伸至所述第一容置件(501a)的内部;以及,
对接组件(600),套设于所述盖合组件(500)的外围,并对所述第一单体(501)和第二单体(502)之间的结合形成锁定,且所述对接组件(600)的内侧壁能够对所述第一按压件(501b)形成向内的挤压;
所述第一容置件(501a)的内部设置有一对限位块(501c),所述限位块(501c)位于所述第一按压件(501b)的两端;所述限位块(501c)相对于所述第一按压件(501b)的一侧面上具有第一凸起(501c-1),所述第一按压件(501b)的两端面上具有配合于所述第一凸起(501c-1)的第一滑槽(501b-1),所述第一凸起(501c-1)嵌入所述第一滑槽(501b-1)内,且所述第一滑槽(501b-1)的方向与所述插孔(501a-1)的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单体(501)的两端能够插入电线(S),并进入所述第一容置件(501a)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容置件(501a)的端部具有配合于所述电线(S)的第一穿口(501a-2);从所述第一容置件(501a)的两端穿入的电线(S)形成交叠,且所述第一按压件(501b)能够在所述对接组件(600)的挤压下对交叠部分的电线(S)形成按压;所述第一单体(501)还包括密封件(501d),所述密封件(501d)包括与所述第一按压件(501b)两端相挤压接触的推动块(501d-1)、设置于所述第一穿口(501a-2)内侧的密封部(501d-3),以及连接所述推动块(501d-1)和密封部(501d-3)的传动部(501d-2);所述第一按压件(501b)的两端具有对接口(501b-2),所述对接口(501b-2)的底面为坡面,使得所述对接口(501b-2)的外口宽度大于内口宽度,所述推动块(501d-1)的外端嵌入所述对接口(501b-2)内;所述限位块(501c)上具有配合于所述推动块(501d-1)的第二滑槽(501c-2),所述推动块(501d-1)插入所述第二滑槽(501c-2)内,并能够在所述对接口(501b-2)坡面的按压下进行直线滑动;所述第一容置件(501a)内部的两端处均设置有容纳槽(501a-3),所述容纳槽(501a-3)位于所述第一穿口(501a-2)的内侧,并与其正对、连通,所述密封部(501d-3)嵌入所述容纳槽(501a-3)内;所述电线(S)能够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穿口(501a-2)和密封部(501d-3),并插入所述第一容置件(501a)的内部,所述密封部(501d-3)包覆于所述电线(S)的外围;
第二单体(502)与第一单体(501)结构相同,第二单体(502)包括对应于第一容置件(501a)的第二容置件(502a),第二容置件(502a)的端部具有对应于第一穿口(501a-2)的第二穿口(502a-1),且第一单体(501)与第二单体(502)正对拼接之时,第一穿口(501a-2)与第二穿口(502a-1)能够共同形成配合于电线(S)的第一穿线口(K-1);
对接组件(600)包括配合于盖合组件(500)两端结构的第一端盖(601)和第二端盖(602),以及将第一端盖(601)和第二端盖(602)连接的拉紧件(603),当第一单体(501)和第二单体(502)正对拼接之时,第一端盖(601)和第二端盖(602)能够分别套在盖合组件(500)的两端,且第一端盖(601)和第二端盖(602)的外端面上均设置有对应于第一穿线口(K-1)的第二穿线口(K-2),电线(S)能够依次穿过第二穿线口(K-2)和第一穿线口(K-1)进入盖合组件(500)内部,最终被挤压密实;
第一端盖(601)的开口端的外侧壁上具有外螺纹(601a),第二端盖(602)的开口端具有一圈第一限定环(602a);第一限定环(602a)的内圈直径与第二端盖(602)的开口端相同,外圈直径大于第二端盖(602)的开口端;
拉紧件(603)的一端具有配合于第一限定环(602a)的第二限定环(603a),第二限定环(603a)的内径小于拉紧件(603)的内径以及第一限定环(602a)的外径,且拉紧件(603)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限定环(602a)的外径;当拉紧件(603)套在第二端盖(602)上后,第二限定环(603a)能够对第一限定环(602a)产生牵引;
拉紧件(603)的另一端的内侧壁上具有配合于外螺纹(601a)的内螺纹(603b),并通过两者的配合与第一端盖(601)进行连接;当拉紧件(603)的一端与第二端盖(602)连接后,另一端通过螺纹的配合,加以旋转,能够同时拉紧第一端盖(601)和第二端盖(602),缩短两者之间的间距;
所述旋转组件(106)的下端面还设置有平台补偿单元(400);
平台补偿单元(400)包括连接组件(401)、第二动力组件(402)和第二支架组件(403);第二支架组件(403)用于固定和安装第二动力组件(402);第二动力组件(402)用于提供补偿运动的动力;连接组件(401)用于连接第二动力组件(402)与旋转组件(106),并将第二动力组件(402)的输出动力传递给旋转组件(106),从而对旋转组件(106)的倾斜状态进行补偿性调节;第二动力组件(402)的下端通过第二支架组件(403)固定于外围件(203)的下端面,而第二动力组件(402)的上端通过连接组件(401)与旋转组件(106)的下端面相连接;
连接组件(401)包括第一配合件(401a)和第二配合件(401b),第一配合件(401a)的上端嵌入第二配合件(401b)内,下端包住第二动力组件(402)的上端头,且使得第一配合件(401a)能够在第二动力组件(402)的端头处进行各个方向的活动,第二配合件(401b)与旋转组件(106)相连接;
第一配合件(401a)包括第一连接部(401a-1)和包夹部(401a-2),第二动力组件(402)的上端头固定有球体(402a);包夹部(401a-2)的内部具有配合于球体(402a)的镂空空间(M),且镂空空间(M)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包住球体(402a),使得球体(402a)在镂空空间(M)内自由活动;第一连接部(401a-1)位于包夹部(401a-2)的上端,且其为边缘外径大于包夹部(401a-2)的环状结构,用于第一配合件(401a)与第二配合件(401b)的连接;
第二配合件(401b)包括上端面的滑动部401b-1,以及下端面的第二连接部(401b-2),第二连接部(401b-2)配合于第一连接部(401a-1)的结构,并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包住第一连接部(401a-1)的外缘,使得第一配合件(401a)与第二配合件(401b)能够发生相对的水平旋转;旋转组件(106)的下端面设置有配合于滑动部(401b-1)的环形滑槽(106a),其中的滑动部(401b-1)为嵌在环形滑槽(106a)内的滑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420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扫描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服装设计用的珠针存放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