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商品防伪验证的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03748.6 | 申请日: | 201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1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邵洪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浪金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K7/00;G06K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假冒商品 智能终端 验证 后台验证 比对数据 防伪标签 商品防伪 随机密码 验证数据 随机数 暗文 密钥 服务器 二维码信息 服务器判断 二维码 油墨层 比对 刮开 扇区 扫描 提示 发送 查找 访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商品防伪验证的新方法,包括:扫描二维码,刮开油墨层,得到随机密码;后台验证服务器判断随机密码与二维码信息是否对应同一商品,若否,则为假冒商品,验证结束,反之进入下一步;后台验证服务器生成随机数,查找比对数据、暗文和密钥,向智能终端发送;提示智能终端靠近防伪标签;靠近防伪标签后,基于由暗文和密钥算出的扇区密码,智能终端访问随机数所对应扇区内的验证数据;若智能终端没收到数据,则为假冒商品,验证结束,反之进入下一步;后台验证服务器将验证数据与比对数据比对,若两者一致,则为非假冒商品,反之,为假冒商品,验证结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商品防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商品防伪验证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防伪溯源技术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从一开 始的简单镭射、条码编号、印刷防伪逐步发展为二维码防伪等。虽然这些防伪 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商品起到了防伪验证目的,但是,从实际应用中可以看到, 这些防伪措施已经逐渐变成易被低成本复制的“摆设”型技术手段,不能够起 到真正的防伪目的,更谈不上高品质的溯源需求,使得市场上的高品质原厂商 品及其企业信用受到了来自假货赝品的不断冲击和挑战,商品销售受到了严重 的挤压,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商品防伪验证的新方法,该商品防伪验证方法通过多种防伪技术的组合达到了真正防伪的目的,解决了二维码可拍照复制的弊 端,具有不可复制性,安全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商品防伪验证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商品防伪验证方法基于设有防伪 标签的商品实现,该防伪标签包括纸质基层,该纸质基层的一面设有刮刮银和 具有二维码信息的二维码印刷膜,该纸质基层的另一面设有NFC芯片及与该 NFC芯片连接的微型天线,该商品防伪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智能终端扫描商品上的防伪标签上的二维码信息,同时商品持有 者刮开该防伪标签上的刮刮银的油墨层,得到该商品的随机密码;
步骤2:通过无线通讯将该随机密码和该二维码信息传送给后台验证服务 器,该后台验证服务器判断该随机密码与该二维码信息是否对应于同一商品, 其中:若该随机密码与该二维码信息没有对应到同一商品,则该后台验证服务 器通知该智能终端显示该商品为假冒商品的信息,防伪验证结束,反之,若该 随机密码与该二维码信息对应到同一商品,则进入下一步骤;
步骤3:该后台验证服务器随机生成用于标识将读取的扇区号码的随机数, 查找到该二维码信息所对应的商品上的NFC芯片中与该随机数对应的扇区相 对应的比对数据,并查找到用于读取该二维码信息所对应的商品上的NFC芯 片中与该随机数对应的扇区内的验证数据的暗文和密钥,然后将该暗文、该密 钥以及该随机数发送给该智能终端;
步骤4:该智能终端提示商品持有者将智能终端靠近该防伪标签;
步骤5:当该智能终端靠近该防伪标签后,该智能终端基于接收到的该暗 文和该密钥,通过预先设定好的解密算法计算出用于访问该随机数所对应扇区 的扇区密码,然后基于该扇区密码,与该商品上的该防伪标签上的NFC芯片 进行无线通讯,读取该NFC芯片中该随机数所对应扇区内的验证数据;
步骤6:若该防伪标签上的该NFC芯片没有向该智能终端返回验证数据, 则该智能终端显示该商品为假冒商品的信息,防伪验证结束,反之,若该防伪 标签上的该NFC芯片向该智能终端返回验证数据,则进入下一步骤;
步骤7:该智能终端将该验证数据发送给该后台验证服务器,该后台验证 服务器将该验证数据与该比对数据进行比对,其中:若该验证数据与该比对数 据一致,则该后台验证服务器通知该智能终端显示该商品为非假冒商品的信 息,防伪验证结束,反之,若该验证数据与该比对数据不一致,则该后台验证 服务器通知该智能终端显示该商品为假冒商品的信息,防伪验证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浪金防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浪金防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37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商品防伪鉴别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智能电子防伪标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