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获取网络切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02468.3 | 申请日: | 201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1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建;江元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1/0893 | 分类号: | H04L41/0893;H04L41/12;H04L45/3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稷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获取 网络 切片 方法 装置 系统 | ||
1.一种用于获取网络切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设备接收用户发送的切片请求,所述切片请求包括标识,所述标识用于标识用户所请求的切片的隔离等级;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标识,获取所述切片的隔离类型;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切片的隔离类型和资源拓扑,创建网络切片,所述资源拓扑用于描述网络拓扑以及所述网络拓扑中N个元素的隔离能力,所述N个元素包括节点和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所述网络切片包括用于实现切片所需的节点和链路;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切片的隔离类型和资源拓扑,创建网络切片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切片的隔离类型,从所述资源拓扑中选择与所述切片的隔离类型匹配的子资源拓扑,所述子资源拓扑包括的节点的隔离能力与所述切片的隔离类型匹配,所述子资源拓扑包括的链路的隔离能力与所述切片的隔离类型匹配,所述切片的隔离类型与所述切片的隔离等级匹配;
所述控制设备保存所述子资源拓扑与所述标识的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元素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的链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隔离策略,从所述第一节点获取第一资源信息,所述第一资源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提供的隔离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拓扑;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隔离策略,从所述第二节点获取第二资源信息,所述第二资源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提供的隔离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节点的拓扑;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资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资源信息生成资源拓扑,所述资源拓扑用于描述所述网络拓扑,所述第一节点的隔离能力、所述第二节点的隔离能力和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链路的隔离能力,所述网络拓扑为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的拓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根据隔离策略,从所述第一节点获取第一资源信息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隔离策略生成第一配置数据,所述第一配置数据用于描述所述第一节点的隔离能力;
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配置数据;
所述控制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资源信息,所述第一资源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提供的隔离信息和所述第一节点的拓扑,所述第一节点的拓扑用于描述所述第一节点及其所在的链路;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隔离策略,从所述第二节点获取第二资源信息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隔离策略生成第二配置数据,所述第二配置数据用于描述所述第二节点的隔离能力;
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配置数据;
所述控制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资源信息,所述第二资源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提供的隔离信息和所述第二节点的拓扑,所述第二节点的拓扑用于描述所述第二节点及其所在的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根据隔离策略生成第一配置数据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隔离策略,获得所述第一节点的隔离能力,所述第一节点的隔离能力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及其所在的链路的隔离能力;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隔离能力和数据模型,生成以所述数据模型描述的所述第一配置数据;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隔离策略生成第二配置数据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隔离策略,获得所述第二节点的隔离能力,所述第二节点的隔离能力包括所述第二节点及其所在的链路的隔离能力;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节点的隔离能力和数据模型,生成以所述数据模型描述的所述第二配置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资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资源信息生成所述资源拓扑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节点提供的隔离信息和所述第二节点提供的隔离信息,确定第一隔离类型;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隔离类型和所述网络拓扑,获得与所述第一隔离类型匹配的第一资源拓扑,所述第一资源拓扑包括的节点的隔离能力为所述第一隔离类型,所述第一资源拓扑包括的链路的隔离能力为所述第一隔离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246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