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式喷房除漆雾系统的模块化过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98857.3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9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川;林涛;韩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B01D46/4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韩新城 |
地址: | 47103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腔 排气口 过滤模块 过滤 密封圈 模块化过滤装置 底部排气口 干式喷房 除漆 上下敞口 上端 矩形状 凸伸 下端 密封 挤压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干式喷房除漆雾系统的模块化过滤装置,包括框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框架中的导流腔以及设在所述导流腔的底部排气口与过滤后气体的排气口之间的过滤模块,所述过滤后气体的排气口的一端凸伸在安装面的上方而另一端凸出于安装面的下方,所述过滤模块包括矩形状的上下敞口的箱体,所述导流腔的底部排气口的下端与过滤后气体的排气口的上端分别安装有密封圈,所述过滤模块安装在导流腔与过滤后气体的排气口之间后,挤压所述密封圈而使所述过滤模块与导流腔及过滤后气体的排气口之间形成密封。本发明结构更为简单,且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涂装漆雾废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式喷房除漆雾系 统的模块化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涂装漆雾废气分离技术主要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传统的湿式文丘 里水槽、水旋式、水帘式技术,虽然能实现对漆雾的连续分离,能满足大批量 连续作业的需要,但是此技术会产生大量的废碴和废液,而且因为排风湿度较 高且除湿需要耗能,导致循环利用的节能效果不明显。近些年国外一些公司也 研发了一些新的干式分离技术,比如利用石灰粉未来捕捉过喷漆雾,然后靠过 滤技术分离固体和气体,此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石灰粉,夹带有大量油漆的石 灰粉形成了新的固废需要处理,导致处理成本增加。也有公司采用了静电式的 漆雾分离技术,但此系统有容易被喷物粘附并且难以除去的问题。还有采用约 纸盒过滤除雾。
其中的,所述纸盒过滤设备相对成本低,但与喷房以及排风腔要实现可拆 卸式的密封连接和脱离装置,多采用气缸,或是电机等结构,实现进出风口的 密封,同时为保证更换安全,过滤设备入口通常设有自动风阀,用以阻断喷房 与过滤设备的连接,这样设备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干式喷房除 漆雾系统的模块化过滤装置。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干式喷房除漆雾系统的模块化过滤装置,包括框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框 架中的导流腔以及设在所述导流腔的底部排气口与过滤后气体的排气口之间的 过滤模块,所述过滤后气体的排气口的一端凸伸在安装面的上方而另一端凸出 于安装面的下方,所述过滤模块包括矩形状的上下敞口的箱体,所述导流腔的 底部排气口的下端与过滤后气体的排气口的上端分别安装有密封圈,所述过滤 模块安装在导流腔与过滤后气体的排气口之间后,挤压所述密封圈而使所述过 滤模块与导流腔及过滤后气体的排气口之间形成密封。
所述过滤模块的箱体的外侧设有水平移动导向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箱体 的外侧表面上的导向条以及与所述导向条配合的安装在所述导向条的外侧的导 向轮组。
所述导向轮组的多个导向轮一字形排列,并间隔布置安装在所述U形架上。
所述过滤后气体的排气口的两个相对外侧设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安装在 轮架上,以与所述箱体的底部两侧向外水平延伸所形成的外延伸部相接触,以 对所述过滤模块的箱体在底部形成支撑。
所述密封圈为中空的密封胶圈。
所述过滤模块为多个,所述导流腔的底部排气口有多个,分别与多个所述 过滤模块的进气口相对应设置。
所述导流腔具有对称布置的向下向内倾斜形成的斜面以及形成在对称布置 的斜面之间的以连接所述斜面的水平面,所述底部排气口形成在所述的水平面 上。
本发明干式喷房除雾系统的模块化过滤装置,为模块化设计,且过滤模块 采用水平抽拉移动式设计,这样方便更换内部的过滤器,且上下的进出气口密 封效果好,相对于现有的干式过滤系统需要采用自动风阀、电机或是气缸,油 缸等机构来控制更换过滤模块的技术相比,结构更为简单,且成本低,方便推 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干式喷房除雾系统的模块化过滤装置的轴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88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